关键字
文章内容
京城三月去看柳
 
 
修改时间:[2019/04/29 16:07]    阅读次数:[358]    发表者:[起缘]
 

   俗话说“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其实京城柳枝新绿正是在阳春三月。此时看柳,满眼青翠,柔曼的柳丝随风飘逸,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色。

   柳树是北京最常见、种植最广泛的树木,除了欣赏它形态的柔美,它的顽强生命力更让人敬畏。记得《红楼梦》里就有“绕堤柳借三分绿,隔岸花分一脉香”的佳句。赏柳便是老北京的雅俗,尤其是水边堤上的垂柳,因为有水的映照,更显得生机勃勃。每到初春时节,人们便寻一处绿柳如茵的地方,看柳绿之百态,赏春意之盎然,历代相延,成为风俗。

   老北京看柳有很多去处,顺义的“柳屏叠翠”,通州的“柳荫泛舟”,天安门东侧外金水河的“菖河探柳”……都是京城看柳的好去处,护城河沿岸也是看柳的好地方。早年间,护城河两岸种植大量的柳树,如一条绿色的翡翠项链环绕于京城。护城河沿岸的柳树以垂柳为多,每到春意渐浓,嫩柳染绿了护城河两岸,人们三三两两地徜徉于河边,细柳拂面,春风送暖,人们在柳丝中穿行,颇有情趣。

   其实,初春时节、河边看柳,已成旧俗,北京老话早有“天坛看松,长河看柳”之说。据史书记载,长河北起颐和园昆明湖南侧,经万寿寺、高粱桥到西直门,入护城河后向东流至德胜门,最后注入积水潭。乾隆皇帝曾赋诗赞美长河沿岸的风光:“长河雨后波增涨,趁爽平明好进船。柳岸忽闻嫩簧响,始知复育化成蝉。”

   “西堤烟柳”便是颐和园里的一处景观,在园中的西南处。西堤蜿蜒数里,有6桥点缀其间,其中“柳桥”名出杜甫的诗句“柳桥晴有絮,雾凇扮瑶台”,颇有意境。堤岸上河柳夹道。初春时在此看柳独有情趣:丝绦低垂,轻拂湖面,波泛涟漪;轻风吹拂,万枝婀娜,舒卷娇柔;雨中看柳,柳丝杂入雨丝,如烟似雾。就连慈禧太后都欣赏不已。

   “柳堤春晓”为“西涯八景”之一。“西涯”就是今天的什刹海,这里的“柳堤”指的便是前海的堤岸,两旁都是老柳树,当春风来临时,堤岸上的柳树呈现出一派新绿,微风中柳树已展露碧翠的身姿,将那点点鹅黄抽成万缕绿丝,婆娑婀娜,风情万种,令人赏心悦目。

   近几年,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对季节的感受似乎变得麻木迟钝。成天忙于工作,那有心情感受春天的美好。何况放眼看去到处都是清一色的高楼,川流不息的车流,匆匆来去的行人,暮色苍茫的雾霾。即使看到街两边的绿化树,一年四季都是一副模样,单调而无生气。又何曾有绿色入眼?人们对季节的感受似乎只是来自于气候的冷暖。热了要减衣服,才知道春天夏天到了;冷了要加衣服,才知道秋天冬天来了。春天的美好,很多人是感受不到的。

   此刻的我,穿越了喧嚣的人群和如水的车流,终于看到蜿蜒的河边,暖阳如风,细柳成排。柳色新新,萌动的生机已经蓄势待发。经过一个冬天的积蓄,已经把一岁一枯荣的印记写进年轮,愈加凸显厚重的风骨。此刻,稳稳地挺立于微风中,不招摇、不喧嚣。

   远远望去,一片浅浅的柳烟隐约可见。绿色太浓,而柳梢的颜色分明是鹅黄色的,朦朦胧胧,遥看有,近却无。远远看去,似薄薄的烟霞,似疏淡的云雾,飘渺如梦;走近再看,亭亭的柳丝已经有了娉婷的风姿,丝丝柳条袅袅垂落,好像含羞的少女。无怪乎古人形容女子“若柳扶腰”,原来果真如此!

   从古到今,有多少诗人、作家在字里行间都对柳树倾注了浓浓的情意,如一杯芬芳四溢浓浓的暖茶,让人回味悠长。最著名的莫过于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还有“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最喜欢还是《诗经。小雅。采薇》中那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那绿杨情、柔柳意,与相思相望的苦恋纠缠在一起,便成了一种残缺而坚韧的美丽,千转百回的愁绪又是何等的荡气回肠?

   很快又要到柳絮飘飞的季节了。柳絮,似花非花,喜欢把自己交给风,朵朵柳絮随风化作漫天的飞雪,在空中翩翩而舞,演绎脱俗的舞曲,那年年飘飞的柳絮总会萦绕我一个又一个的梦。

   京城、风中,垂柳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