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年味
 
 
修改时间:[2012/08/30 08:53]    阅读次数:[517]    发表者:[起缘]
 

  祭灶

  一盘豆饼一碗汤,

  只鸡黄羊麦芽糖。

  灶神今日见玉皇,

  多把君的美名扬!

  一首浓厚的乡土诗,勾起我沉甸于心中久远的记忆。

  儿时的年味是那么的沉重.家境贫寒,儿时的我是在饥饿线上挣扎的。“过年”几乎成为我平时生活的重大期盼。因为过年,我可能会有一身稍微整齐一点的“新衣”穿,有可口一点的饭菜吃,那种过年的幸福与享受啊,至今不可抹去。所谓整齐一点的新衣,无非比较平时的破衣滥衫少几块补丁,清洗后用米浆浸泡后硬实一点;所谓可口的饭菜,无非是母亲平日里从全家人的牙缝间积攒下来的米,变作法子做些米团、米饼、米面类的食品。谈到“年味”,那应该是从富有人家开始的。时入腊月,有钱人家的屋檐下就开始吊晒腌肉、腌鱼、香肠等物什。到了腊八日,年味渐浓,富人们要喝腊八粥,俗称“开年味”。腊八以后,穷人也开始忙年了。爆米花,熬米糖、煎豆饼等等,“穷绝活”层层推出,把一个年味啊熬得浓浓的……

  农历腊月二十四,是乡里人祭拜灶神的日子,俗称“过小年”,祈求灶神恩赐来年风调雨顺,丰衣足食。有钱人家用鸡鸭鱼肉祭拜,祭拜后的这些菜肴不是马上吃掉,而是放在中堂的神龛上,用香火陪着,等到年三十后,大年初一才开始与拜年的客人共享,俗称“请春客”。穷人家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祭拜灶神用的是米团。这些米团内包裹着各种菜肴,奢侈一点的人家包裹粉丝和肉片,一般人家米团内包裹都是野菜。虽然有点失敬于灶王爷,但对我们这些穷孩子来说是“口福”。因为这些用于祭拜后的米团不便于存放,也没有存放的价值。大人们祭拜完灶神后就将这些米团放入灶中,在柴火灰中闷烧,米团外结一薄薄的硬壳,野菜香味浸透了整个米团,吃在嘴里那个香啊,至今还可回味……

  鞭炮烟花辞旧岁,新衣笑脸迎新春。这是我读中学后第一次为家里写的“春联”。我写横联是“我家也过年”,父亲看后不高兴,要我换为“家和万世兴”。我开始不乐意,但父命难违,只得换了。吃年饭时,劳累一年的母亲看到一桌很平常的菜肴抱愧的说:“别人家过的是年,我们家过的是节啊!”父亲明白母亲的意思,却笑着对我们兄弟姐妹们说:“看着你们平平安安,团团圆圆和我们在一起吃年饭,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希望你们长大成人后,都过上好日子,争着、抢着请我和你们的妈妈去过丰盛的年”。可是,等到我有了自己的世界,有了自己的家时,父亲他老人家却去了天国,他老人家没在我家过上一个年。每到年三十吃团年饭时,我只摆上碗筷,祭拜父母,敬请他们来和我们团年……

  有人说,年味从腊八开始,年三十到高潮,至元宵节后才慢慢地消退。我以为,家乡的年是从挂春联开始的,而这春联伴随着家乡父老们的新希望,只到春播秋收。

 
 
 
上一页:思念
下一页:内心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