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故事里的人生》(110 花剌子模国国王的悲剧)
 
 
修改时间:[2019/06/19 01:07]    阅读次数:[331]    发表者:[起缘]
 

   《故事里的人生》110

   花剌子模国国王的悲剧

  据野史传说,中亚古国花刺子模国末代国王有这样一种癖好:只喜欢听好消息,不喜欢听坏消息。凡是给君王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提升;给君王带来坏消息的人则会被送去喂老虎。所以,在外征战的将帅们总是把自己麾下想提升的人派去送好消息,以便得到国王的提拔;把自己不喜欢的人派去送坏消息,以便让他去喂老虎。后来王公大臣们纷纷效仿,只给国王报送好的消息。以致于可怜的国王根本听不到真实的声音,一直以为自己是天下最强大国家的国王。

  当成吉思汗的铁骑席卷而来的时候,花刺子模国节节败退,很快土崩瓦解,可怜的国王仓皇逃到印尼避难。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强大的国家怎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灭亡了呢?

  作者感言:花刺子模原是里海之东的一个小国,公元1200年之后逐渐强盛,它向西占领了今伊朗和伊拉克东部,甚至一度打到了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往东占领了今天的中亚地区,和中国新疆交界;往南打到了今天的阿富汗,和印度接壤;往北打到了今天的俄罗斯南部。可以说,在当时,花刺子模帝国的版图和当时元帝国的版图差不了多少,也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强国。公元1219年,即元太祖十四年,成吉思汗亲统大军西征,历时五年,消灭了花剌子模国数十万军队,征服了花剌子模。史载,公元1221年,元军攻占花刺子模国的杰赤城(现阿富汗境内),7天内屠杀120万人,可见当时战事的惨烈。

  花刺子模国末代国王是否真的如此昏庸,不得而知,而花剌子模国被成吉思汗征服确是历史的真实。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组织或者一个企业,如果听不到真实的声音,是极其可悲的,其国家的灭亡、政党的解体、组织的解散和企业的倒闭是就是迟早的事情了;而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组织或者一个企业只喜欢听好话,听不得坏话,那就更加可悲了,因为它连灭亡、解体、解散和倒闭的原因都不会知道。花刺子模国末代国王的悲剧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我们说这则小故事,还想借此聊聊“人都愿意听好话而不愿意听坏话”这个话题。

  愿意听好话,是人性使然。听到肯定的、赞美的好话,谁的心里都是美滋滋的,平民百姓如此,巨富、显贵、高官和国家元首也如此。有个故事说,有一位贤达的知名学者带了几个弟子,有一天,一位弟子去见自己的导师,在谈及社会风气的时候,弟子说,他做了一百个“高帽”(隐喻恭维人的好话),现在已经送出九十九个了。导师批评弟子不要学得太世俗,对人讲话还是要实事求是。弟子回答说:“世上有几个象老师您那样,既有学问,又耿直谦恭。世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喜欢奉承的。”导师听了,脸上漾出微笑。回到宿舍,那位弟子对同学说,我的第一百个高帽终于送出去了。

  看来,连贤达都愿意听好话,何况常人。深入想来,愿意听好话本无可非议,因为人都是追求美好的。而问题在于,听了好话之后,别被好话忽悠晕了,飘飘然,觉得自己真的完美无缺。这是因为,好话也有掺假的成分,有的好话是实在的,是对你的优点、成绩的赞许;有的好话是掺了水的,是对你的恭维,你的优点、成绩已经被放大;还有的好话,是说话者为了偷运自己的功利目的而有意对你的吹捧,没有的成绩给你编出来,小小的长处说成天大,甚至把你的不足也说成优点。被好话遮蔽而吃了亏、栽了跟头,被推进逆境、困境甚至绝境者大有人在,花剌子模国末代国王血的教训在前。

  也正因为人容易被好话冲昏头脑,才给溜须拍马、阿谀奉承者开辟了广阔市场,古今中外,靠吹捧、拍马屁捞到各种好处的人比比皆是,至今势头不减。因此,在好话面前要保持几分清醒,十分必要。

  不愿意听坏话,也是人性使然。听到否定的、批评的话,听到自己有这个短处、那个错误,谁的心里都不舒服,人皆如此。假如有一个人听了好话就生气,听了坏话就高兴,那才是真正的傻蛋。可问题在于,不愿意听坏话是人性,而必须听坏话则是需要。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能平安和富有成效地走好人生路,人必须学会能听得进坏话。这是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身上都有毛病和缺点,人都会犯错误、做错事,如果这些毛病、缺点、错误不能及时克服、改正,小则会给生活和事业带来不利,大则可能造成人生重挫,被推进灾难的境地。而坏话恰恰具有指出人身上的不足、错误让人警醒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人类一直倡导要学会听得进坏话,听得进逆耳之言。矗立在北京天安门前的华表,最初出现在尧舜时代,初名叫“谤木”,是立在朝廷门前,供来往行人给朝廷提意见用的,谁对朝廷有意见就写在上面,类似现代的“意见箱”;中国封建时代,还专门设置了“谏官”这个职位,其职责是专门找朝廷的毛病,给朝廷提意见。足见古人对听得进坏话的重视。

  听不进坏话而导致生活事业受挫的现象比比皆是,身居高位而导致身败名裂、家亡国破的也绝非花剌子模国末代国王一人,中国四千多年前的商纣王,其听不进坏话的程度不亚于花剌子模国末代国王,他把敢于直言的国家重臣、自己的叔叔比干的心挖了出来,还杀了许多直谏的忠臣,最后弄得人们相见都不敢说话,只能“道路以目”,用眼光交流。等到周武王姬发挥师而来,牧野一战,商军纷纷倒戈,武王一举攻下商朝国都朝歌,纣王鹿台自焚,落得一个国破家亡身死的下场。

  而一千八百多年以后的唐太宗李世民恰与纣王相反,能听得进去坏话,从而把国家治理的有模有样,打造了一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贞观盛世,自己也赢得了一个“纳谏”的好名声,并留下了“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千古名言。不过,据史料记载,李世民也有耐不住性子的时候。一次,唐太宗怒气冲冲地回到后宫对皇后长孙氏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掉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忙问杀谁?太宗说,魏征这老东西常常在朝堂上当众刁难我,让我下不了台。皇后听了,连忙向太宗道喜说,魏征之所以敢当面直言,是因为陛下乃贤明之君啊?明君有贤臣,欢喜还来不及,怎能妄开杀戒呢。亏得皇帝的老婆开明,要不然,魏征的脑袋可能早就搬家了。由此看来,能听进坏话很难,而敢在上司的面前说上司的坏话更难。

  中国有一句格言说,“良药苦口则利于病,忠言逆耳则利于行”,听听坏话并无害处。当然,坏话也有区别,有的是善意的劝告、真心的帮助,也有的是蓄意的诽谤、恶意的攻击,但不管是什么性质,听听都无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