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故事里的人生》(13 “一鸣惊人”与“庄王葬马”)
 
 
修改时间:[2019/03/22 11:05]    阅读次数:[385]    发表者:[起缘]
 

   《故事里的人生》13

  

   “一鸣惊人”与“庄王葬马”

   “一鸣惊人”的故事出自《韩非子•喻老》。故事说,楚穆公去世后,嫡长子熊侣即位,是为楚庄公。庄公执政三年,没有发号一项政令,也没有一样政绩,整天贪恋酒色,不理朝政,吃喝玩乐,通宵达旦,朝中之事全都交给成嘉、斗般、斗椒等若敖氏一族代理。为了避免群臣劝谏,他还在宫门口挂起块大牌子,上边写着:“进谏者,杀毋赦!”群臣忧虑不安。一天,右司马伍举求见庄王说:“大王,臣有一事不明,想请教大王。”庄王说:“有何不明,说来寡人听听。”伍举说:“臣最近听说,有一只大鸟落在南方高高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是什么鸟呢?” 楚庄王知其用意,回答说:“这是一只凤凰,三年不展翅,是为了生长羽翼;三年不飞翔、不鸣叫,是为了观察世事人情。虽然至今还没有飞翔,但一飞必将冲天;虽然至今还没有鸣叫,但一鸣必会惊人。”从此以后,庄王一改前非,专心理政。他先后废除了十余项不合时宜的政令,新制定了多项政策;先后诛杀了五名奸佞之臣,启用了多名隐于乡野的人才。短短半年时间,楚国大治。接着,他亲自带兵征战,在徐州大败了齐军,在河雍战胜了晋军,在宋国与诸侯会盟,终于使楚国称霸天下。

   “庄王葬马”的故事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故事说,楚庄王有一匹心爱的马,他对这匹马疼爱有加,他给这匹马穿刺绣的衣服,吃高贵的枣脯,并为马建造了富丽堂皇的马厩。后来,这匹马因为恩宠过度,得肥胖症而死。爱马身死,庄王悲痛万分,他决定以“大夫”的礼节来为马发丧,并准备让群臣参加送葬仪式。

   对此,朝野议论纷纷,有人劝庄王不要这样做。庄王不但不听劝阻,反而非常生气,下令道:“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意思说,再有劝我不以大夫之礼葬马者,就处以死刑。于是众人闭口不敢谈葬马之事。

   楚国的乐人优孟是一个能言善辩的人,他得知楚庄王要以大夫之礼葬马后,便来到王宫。优孟一走进宫门就仰天大哭起来,庄王问他为什么,优孟说:“听说大王最心爱的马死了,这是多么悲痛的事呀。我们堂堂的楚国,要什么没有啊?可是大王却只以大夫礼发丧,这不是有点太薄情、太寒酸了吗。我请大王以君王的礼节来埋葬这匹马。”

   优孟的话使庄王听了十分舒服,他立刻接受了优孟的建议,并问优孟该怎么做。优孟说:“应该用雕刻的玉石做成内棺,用有花纹的梓木做成外棺,调动大批士卒修坟,调动大批百姓背土。送葬时,让齐国、赵国的使节陪列于前,让韩国、魏国的使节尾随其后。接着,再给这匹马建造祠庙,以帝王祭祀时用的牛、羊、豕(猪)三牲齐全的最高礼仪来祭祀,并且安排一个有一万户的城邑来供奉。”庄王听了连连点头。

   说到最后,优孟又不紧不慢地说:“大王这样做了,天下人就会知道,大王您把人看得很轻贱,而把马看得很尊贵。”

   听到这里,庄王一下子明白了优孟的用意,幡然醒悟。他想,倘若是国人都认定自己贵马而***,那些有才能的人,还会有谁愿意为自己办事呢?他谢过优孟,深责自己险些铸成大错,下令取消以大夫礼葬马的决定,将马交由后宫的厨房处理,剥皮吃肉。

   作者感言:楚庄王是我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君王,是春秋五霸之一。我们说庄王的这两则小故事,是想借此说两点想法:

   想法一:知错必改,善莫大焉。据史书记载,庄王即位后,确有很长一段时间耽于享乐。对此,在第一个故事里,庄王为自己三年迷恋酒色、不理朝政找了个很好的理由,他告诉伍举,他三年不做事,是为了“生长羽翼”和“观察世事”,这显然是为自己找个台阶下的托词,但这个托词中隐含了他对以往过错的认可,也正是在认错的基础上,他才下定了“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改过决心。他说到做到,从此一改前非,励精图治。在第二个故事里,当庄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不仅取消了厚葬马的决定,还将马交于厨房剥皮吃肉,以示改过的坚决态度。庄王“勇于改过”的案例告诉我们:人难免会犯错误,人也不怕犯错误,怕只怕知错不改,只要象庄王那样勇于改错,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有所作为甚至大有作为,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想法二:劝人改过,贵在得法。规劝别人改正错误,特别是规劝上司、长者改正错误,要讲究方法,方法用得好,才能奏效。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庄王是一个十分固执和霸道的君王,在没有醒悟之前,是什么规劝也听不进去的。“进谏者,杀毋赦!”的宫门牌示和“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的王令,都说明不止一人劝说过庄王,也充分证明所有规劝都没有效果,庄王听得烦了,才下此禁令。如此固执、霸道的庄王为什么能接受伍举和优孟的劝谏呢?原因在于,两人没有直面指责庄王的错误,而是采取了迂回方式,婉言相劝。

   右司马伍举用的是托物言情法。首先,他去见庄王,不是去批评庄王,指责庄王,而是向庄王请教。这一请教,体现了伍举对庄王的尊重和信任,从而消除了庄王对伍举的拒斥,拉近了两人的情感距离,为进一步交流铺平了道路。其次,伍举所请教的,不是现实生活中令人纠结、闹心的具体问题,而是一个神话中莫须有的事情,尽管这个神话隐喻现实,大鸟比况庄王,三年不飞不鸣比况庄王荒于政务,但隐喻本身是对庄王的抬举,无一丁点谴责味道,庄王听了心里舒服。再次,听了庄王解释,伍举没有得寸进尺,做进一步求证,而是恰到好处地终止谈话,谦然告退,全然维护了庄王的王者尊严。至于庄王“韬光养晦”的解释,不管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都证明庄王已经接受了劝谏,庄王以后的实践,更证明了这一点。托物言情法的好处就在于:它委婉、平和,不直接刺激被规劝者,易于被人接受。

   乐人优孟用的是归谬法。优孟顺着庄王的心思,有意将庄王的决定推到极致,使其厚葬马的害处暴露无遗,促使庄王幡然醒悟。归谬法是一种间接的反驳方法,在论辩中经常使用。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假定对方的观点是真实的、正确的,并以此为根据进一步引申推论,一步步从对方观点中合乎逻辑地推导出荒谬结论,让人一听就感到对方的观点根本站不住脚。例如,有个小故事说:有一个穷人有病住进了医院,他对办理住院的护士说:“请把我安排在三等病房吧,我很穷。”护士问:“没有人能帮助您吗?”病人答:“没有,我只有一个姐姐,她是修女,也很穷。”护士听了反驳说:“修女富得很,因为她和上帝结婚。”病人怔了一下,然后说:“那好,您就把我安排在一等病房吧,出院的时候,您把账单寄给找我姐夫就行了。”这位病人就是用归谬法反驳了护士“修女富得很,因为她和上帝结婚”这句话的荒谬。很明显,病人并不直接指出护士观点的荒谬之处,而是故意“承认”其真实性,然后据此进一步推出“出院的时候,您把账单寄给找我姐夫就行了”的荒谬结论。显然这个结论是护士小姐不能接受的,必然遭到否定,由此又必然推出作为前提的护士的话是荒谬的。归谬法运用得好,具有很强的反击力。正确运用归谬法,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抓住对方观点的要害,一针见血;二是推论要合乎逻辑,令人信服;三要分清敌友,注意分寸。

   顺便说一句,力劝庄王不要沉迷酒色的还有他的宠妃樊姬。据野史传说,樊姬屡次苦口婆心地劝导庄王,却收效甚微,庄王依旧我行我素。樊姬心灰意冷,为此不再梳妆打扮,终日蓬头垢面。庄王察觉后觉得奇怪,便问樊姬为什么不施粉黛,不着艳装,樊姬回答说:“您整日沉迷酒色,荒废国事,楚国的前途一片黯淡,我哪里还有心思梳妆打扮呢。”庄王听后当即表示悔改,但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庄王没过几天便旧病复发,整天不是外出游猎,就是在后宫里与妃嫔们厮混。樊姬于是命人在南城垣筑起一个高台,每天晚上她都登上此台,独自对着月亮和星星梳妆。庄王见后深感奇怪,问樊姬为何夜晚独自对空梳妆。樊姬回答说:“大王答应我要远离声色犬马,励精图治,但大王根本不在乎对我的承诺,因此,我干吗要打扮给不在乎我的人看呢?还不如对星月梳妆,让星月来欣赏我。”庄王深感樊姬良苦用心,终痛改前非。看来,庄王改过从善,非伍举一人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