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拥抱(石嘴山)惠农 筑梦宁东
 
 
修改时间:[2019/03/12 22:05]    阅读次数:[370]    发表者:[起缘]
 

  拥抱(石嘴山)惠农 筑梦宁东

  作者•胡敏

  从一头扎进你的怀抱的那一刻起,无时无刻不在盼望你。然而,当这一天终于来临,朝思暮想,魂牵梦荤的还是你啊!我的惠农!

  春去秋来,花谢花开。时光的脚步停在距今三百万年的时候,一条伟大的河流原始黄河诞生了。远山近水,兵沟——秦朝大将蒙恬修筑的古城浑怀障遗址,之后又成为汉墓群区。

  建制变迁:

  准确的说,石嘴山一地最早的地区建制应该是从秦朝开始的,这就是说,市境内有确切记载的历史约2200多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将全国分为36郡,石嘴山市境归属北地郡。据《汉书。地理志》中记载:“北地郡……富平”一条中,有“浑怀都尉治塞外浑怀障”的语句。

  石嘴山得名由来:山石凸出如嘴

  “石嘴山”一词最早见于《大明一统志》:“在卫城(今银川市)东北二百里,山石凸出如嘴”,山名被借用为地名,石嘴山因此而得名。

  从明清之前的烽火边城,到建市之后的塞上煤城;从打响“山水园林、尚工逸城”城市品牌,到推动石嘴山由宁夏工业的摇篮向科技创新的摇篮转变,由工矿时代向生态时代转变,石嘴山发展的车轮滚滚向前!

  悠久的历史赋予了石嘴山深厚的文化积淀,现代化的发展又赐予了石嘴山多彩和谐的城市风貌。 石嘴山这座历史之城、移民之城、工业之城,在新时代曙光的指引下,必将锐意进取、砥砺前行,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奋力谱写出新时代石嘴山跨越发展的新篇章,开创出石嘴山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石嘴山精神的再现,化腐朽为神奇的杰作:垃圾场、煤灰山臭水沟蜕变为城市美景新地标:城市溢彩,星海明月。

  轰鸣的开山巨轮震醒了石嘴山千年的沉寂;滚滚的乌金掀开了宁夏煤炭大规模建设的序幕。

  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来自五湖四海的热血青年,告别家乡,离别亲情,踏上了石嘴山这片热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为石嘴山的建设奉献了青春和热血……历史不会忘记,石嘴山人民永远铭记他们。

  工业摇篮:

  1965年,根据国家战备需要,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数百名学有所成的中青年工程技术人员,怀着报效祖国、报效中国核工业和航天航空事业的一腔热血,告别故土,来到满目荒凉的贺兰山下,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史。随后,近半个世纪里,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热血青年,也正是那个时候,一家人由父亲带着来到了石嘴山。

  和许多中色东方人一样,仇国华的感触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他们从一名普通技术工人,到首席技师、业务骨干,在东方钽业这个广阔的平台上,以创新的精神追逐着自己的人生梦想。

  因煤而聚:

  轰鸣的开山巨轮震醒了石嘴山千年的沉寂;滚滚的乌金掀开了宁夏煤炭大规模建设的序幕。60年前,像这样带着南腔北调的各地煤炭建设移民,汇聚石嘴山,不同时期的移民又混杂渗透,不断地交汇融合。

  不讲条件讲奉献,夜以继日埋头干。越来越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们融入到石嘴山开发建设的大军中。没有人叫苦,没有人叫累,大家只有一个愿望,尽快将矿井建成,早出煤、出好煤,支援国家建设。

  “天寒地冻不觉冷,热血能把冰雪融”,就是凭着这股冲天干劲,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1957年,原石嘴山矿务局一号斜井破土兴建;又经过两年的励精图治,1959年,一号斜井投产出煤,宁夏的第一吨煤从“黑暗”的地下来到“光明”的矿区;同年11月,石嘴山发电厂开建的第一台6万千瓦机组建成发电,宁夏的第一度电诞生了;12月,石嘴山钢铁厂第一座55立方米高炉投产,宁夏的第一吨钢也喷涌而出……建设者们以战天斗地的精神,用烈火般的激情,住着地窖,吃着窝头,在条件极其艰苦恶劣的大漠荒原上,用激情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篇章。

  天南地北移民聚,五湖四海拓荒芜。 在那段特殊的时代,一群满怀豪情的热血青年,怀揣着一颗火热的心,听从祖国“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召唤,来到了贺兰山下的石嘴山。他们艰苦奋斗、奉献自我,见证并创造了石嘴山特有的人文风貌和文明形态。 “五湖四海,自强不息”,这种被后人升华了的朴素情感,也是建设者们最引以为豪的人生经历。这是属于他们的青春之歌,他们以青春热血直面现实生活,以磨炼青春战胜艰难困苦。一镐一锤、一锨一铲,改变着石嘴山大地,改变了石嘴山的面貌,建设着自己的家园,在苦与累中找到了爱和乐,把青春的汗水全都洒在了石嘴山这片土地上。

  站在石嘴山这块土地上,正是前辈们的凌云壮志、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精神创造了石嘴山的发展速度,用他们的心血和汗水、品德和智慧,奠定了宁夏工业的摇篮的历史地位,孕育了“五湖四海,自强不息”的石嘴山精神。如今,奋斗进取、开拓创新的石嘴山人,一以贯之地继承着先辈的创业精神,在历史和现实、自然和人文、物质和精神的交汇凝聚、共同发展中,由工业摇篮向科技创新摇篮转变,由工矿时代向生态时代转变,用实干迎来新时代转型发展的曙光!

  这里的太多的记忆,曾经的困苦与挣扎,苦涩与欢乐都成了美好的回忆。矿工子弟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始终无法忘记……

  忆童年:

  小时候,父亲经常带我到矿上洗澡,每次去都要赶在交接班之前,这样能洗上清水,矿工每人一个更衣箱,里面放着上下班更换的工作服和洗澡用品,下井的矿工上来,满身的煤灰沾满了全身,只露出洁白的牙齿,熟悉的面孔很那分辨认出。那是没有洗头膏,矿工用的都是洋皂(肥皂)洗头,洗的速度很快,一池子水很快被洗黑洗凉。

  父亲也是石嘴山矿务局二矿的老工人,59年从安徽自流到石嘴山,第一份工作也是采煤工,我算是子承父业。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不知不觉今年是我在梅花井16年的日子,我从当年青葱岁月的青年到如今年奋斗时光的中年,人生的旅途既坎坷又漫长,经历了很多,如今也忘了很多,算是经历风雨,跃进人间沧桑,但在宁东这段经历却是我们永恒的记忆。

  2005年,当长途大巴鸣着气笛,载着我对理想、前途的憧憬,然而却青涩懵懂的没有多少知识的青年驶向人烟稀少宁东的时候,我的人生就和这片黄土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在这里,我第一次感到离开家的悲伤与无奈;

  在这里,我第一次体会到想念亲人的煎熬与痛苦;

  在这里,我第一次品尝了煤炭行业的艰辛与劳累;

  在这里, 我也第一次知道了煤矿生活的不易……

  无数个的第一次,把我和梅花井煤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梅花井煤矿筹建处成立以来,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宁东参加煤炭开采和矿区建设的。

  一种抹不去的痕迹。

  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

  在黄沙四起,黄土无边的宁东,我们冒着刺骨的严寒砌垒井筒,搬运料石;我们在井下挖煤、打眼;我们在井下拉电缆;我们在井下安装管路;我们在一望无际的黄土地里唱歌;而最让我不能忘记的是在井下给一群新工人当师傅,尽管当时自己还是刚出校门的学生,但望着和我一样背井离乡的孩子们,我心里特别激动,竭尽所能,把我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他们。

  师恩难忘。

  诚挚地感谢师傅不倦的教诲。

  让我终生难忘,

  终生受用。

  再回首,忆难忘。

  深情地凝望、抚摸着这些让自己一生都无法忘怀的,镌刻着青春记忆和特殊情愫的井口,感慨万千。那个火红的年代,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时间和命运,都有着巧的很、解不开的缘份。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

  煤田如海,耕者知福。

  往事如烟,时光如昨。

  回忆那段青春的岁月。

  作为神宁集团大型现代化矿井建设的领跑者,梅花井煤矿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之路,在全面建设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和谐矿井的征程中不畏艰难,勇攀新高;一个个深耕煤海、采掘光明的梅花井人,正以“立即就办,负责到底”的工作作风,同心筑梦,豪情满怀,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强大合力,在转型发展、建设“三个面向”新神宁的如歌征程中奋楫争先,阔步前行。

  乌金真是好东西

  能让生活明亮而生动

  煤矿真是个好地方

  我可以地下走向城市

  在岁月的长河我与时光擦肩而过

  黑的的石头舔着我的心思

  亲吻故乡泥土的气息

  一块黑色的精灵

  守住我和你的秘密

  忘不了,常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