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令人头疼的是聪明的人总充满着疑虑
 
 
修改时间:[2018/07/21 01:07]    阅读次数:[412]    发表者:[起缘]
 

  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柏拉图

   一般情况下,女人喜欢讲情,男人喜欢讲理,例如家庭中夫妻2人吵架,女人喜欢问:“你心里还有我吗?还有这个家吗?”男人*惯性回答,“还讲不讲理了?我所有的努力不就是为了这个家吗?” 女人表达的是情感需求,男人表达的是理智述说。女人希望男人检讨的是情感付出,时间分配问题,男人希望女人检讨的是理性思考。这显然是2个概念,怎么扯都扯不到一起的2回事。尽管扯不到一起,但都属于对不对的价值判断范畴,不是知识体系的是还是不是的事实判断,生活中的常态是经常混在一起,更可笑的是还希望理出个谁对谁错的头绪。当然事情远比分析的要复杂的多。

   问题是从古到今我们的文化氛围是情理不分家的。尤其当下学校教授的大多是知识体系,是对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属于事实范畴,知识只有是或不是的认知判断,是客观实在的东西。悲剧的是人们居然潜移默化的把有知识跟有思想画上了等号。思想是价值范畴,应该归在主观一类,知识是客观事实,应该归在客观一类;明明是2大阵营的东西,非要混搭在一起划等号,这明显的是在扯淡。我们的行动是受思想控制的,也就是说是思想指导了我们的行动。我们用思想控制知识为我们服务。知识只是从属地位,不是主导地位。然而,思想是最不靠谱的主观意识,你的不同经历,或在不同的阶段,甚至情感的波动都会让思想发生微妙的变化,有时这个变化是截然相反的变化。这是我们时刻处在不确定性中的一个要因。

  生活中一个很头痛的问题就是愚蠢的人一般很自信,聪明的人一般充满着疑虑。而悲剧的是多数人总想让“自信”成为自己孩子的品质,而不是孩子天生的疑虑。尤其是主观思想范畴方面,把我们自以为是的经验或对未来的错误认知,都很自信的传授给孩子。人们把自信当成了自强的同义词来理解,或者把自卑当成自信的反面教材来说教。

  看看当下那些鼓吹“成功学”的人们是多么火热,也许我们就能知道,最简单的价值判断丢失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成功若能通过说教、通过培养“自信”等不确定性认知而获得。成功还有价值吗?自私是人的本性,若真有价值连城的东西,还有人乐意拿出来分享吗? 历史上有很多成功人士,他们的子女大多并没有延续上一代的成功。这就足以说明,成功更多的是具有不确定性,而不是必然性。更不是拥有了简单的像打了鸡血般的自信,就可以成功的,成功学鼓吹的成功定理或成功经验都是认知上的低级错误。

  这是一个自由恋爱的时代,结婚的人大多是相爱才结婚的,相爱的人从理论上分析是不该争吵的。前提是 他们只有两人,他们所要面对的是整个外部不确定的世界,他们的争吵将会造成一些隔膜,哪怕是轻微的缝隙,不确定的外部都有轻松将其征服的力量。婚姻应该相互谦虚,谦虚也许是无知的最好破题。

  孩子害怕黑夜,可以谅解;多数成人的悲剧,恰恰是害怕光明。这是一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为了紧跟时代的脚步,我们都拼命的攀比,没钱的比手机,有钱的比汽车,再有钱的比豪宅,若你向往光明,你就该问问自己的内心,你真的需要攀比吗?你为什么乐意生活在虚假的黑暗中,而不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让生活变得更真实一些呢?由于我们认知上的错误,居然让无知主导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把情和理胡乱的混在一起,又把知识和思想胡乱的混在一起,这种混搭,在生活中,让我们感到的不仅仅是迷茫,更多的是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