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士英先生谈历史上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修改时间:[2018/01/12 22:08]    阅读次数:[467]    发表者:[起缘]
 

  士英先生谈历史上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

  一天, 叔祖父突然将我叫到身边,说道:“你在学校读书时,老师教过

  你偶然性和必然性两个词语么?”

  我答道:“教过,是三溪孙德富老师教的,他还要求我们为这两个词语造过句,请问您老人家怎么突然想起问这个事了?”

  叔祖父道:“那他是否教过你们这两个词语与历史大事的关联呢?”

  我想了一下,断然道:“那倒没有,不过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我都弄懂了。”

  他老人家笑道:“不,话不能这样说,偶然性与必然性很难真正弄懂,有些人思索了一辈子也难弄懂,我近几年经常在思考这件事,现在才看清了一些眉目。”

  我不由暗暗吃惊,急忙道:“像这么两个非常简单的词语您老竟花了数年之功才看出一点眉目,这不是讲得有些过分么?”

  叔祖父士英先生道:“中国的词语很丰富,大都带有一定的词语动力色彩,如传奇性、开阔性、闭塞性、全面性、透切性、紧迫性、关联性、经常性、爆炸性、思维性、糊涂性、预料性、激烈性等等、这些东西数不胜数。惟有偶然与必然特别耐人寻味,偶然性如果事先得知或预料的话,或许可以抑制,而必然性就算看到了,也很难压制,最多延缓一下,马上又要发作,好比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又好比是天要下雨一样。”

  士英先生们歇了一口气,继续道:“每一个朝代的兴衰与替代都与偶然和必然有关,李宗吾写的《厚黑大全》并非完全有理,我举几个大家熟悉的例子你可考虑一下,当年周幽王办事糊涂,千金求褒姒一笑,外敌入侵成功,平王从咸阳迁都洛阳,就埋下了周王朝从兴旺转为弱者的种籽,这是普通外行人的观点,没有可取之处。其实这种事情从武王伐纣成功,大封天下诸侯之时就埋下了由盛转衰种籽。这些诸侯过了几代就数典忘祖,开始向周王朝不断发难,周王就算浑身是计、浑身肥肉也满足不了这些逆子和叛徒无休无止的索取和挖掘。可怜孔老夫子周游列国、风尘多年,到处叫卖‘克己复礼’终究落个一事无成。秦始皇是一个叱咤风云、威加海内的人物,他一手打败了存在数百年根基的诸侯,秦王朝却只有短短二十多年命运,很多人都说秦朝江山是败在秦二世和赵高手上,其实是败在秦始皇自己手里。他初统天下,国穷民也穷,正是国家需要大量钱财和人力的时候,但他将钱财和人力花在修建和打击酸儒之上,搞得民不聊生、天怒人怨,秦不灭谁灭?楚霸王灭亡也是一样。王?只是一个酸儒,他认为汉朝已经衰弱,才敢毒死平帝自己登上九重帝位,但他万没想到这壶里还有半壶灯油,董卓也是一样,他废了少帝,扶上献帝,以为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坐上帝位,但他也忘记了汉朝此时光焰虽弱,但灯油未干,未到油尽灯枯之时,外面反对他们的还大有人在,(不过董卓之死吓住了曹操与司马昭,他们的屁股早就发痒,垂涎帝位已非一日,所忌者无非是反对他们的人太多。)因此他们的灭亡是必然的。而宋太祖黄袍加身、取得帝位却是一种偶然。但后周失去江山却又是一种必然。在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偶然若不加以抑制,也会变成一种可怕的必然。”

  “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兴亡都是一样,全部离不开偶然和必然性。有些人明明知道必然的后面是苦果,但仍抱有侥幸之心,最近的著名人物是窃国大盗袁世凯,他当了民国大总统,但还是贼心不足,妄想将一条大象吞噬,便借用总统的资源和人脉,登上皇帝宝座。其实他也知道以他的实力远远不够,加之国人被封建帝王统治了数千年,早就想甩开头顶这座大山。但他实在经不住皇帝龙椅这种诱惑,屁股一痒便坐了上去。果不其然,他刚碰到皇位,就听得一片反对之声浪,他做了还不到三个月的大皇帝,就匆匆滚下台来,不但做不回总统,连性命也没有了。因此,这种必然的苦果千万不能自己种下又去吃食。这段时间我经常想世间之事,现在终于想通了:世上几乎每一件事的出现和发生,都有其偶然性与必然性,想通了本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佛家所说的因与果也是一样。偶然可以最大限度的进行预防。而必然性则不同,任何人和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该发生的自然会发生,最多只能延期一段时间而已。”

  他老人家最后说:“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和封建名人都离不开偶然和必然性,而民间的小人物也同样离不开,每天都有偶然和必然的事情发生。记住,做人处世一定要忠厚老实,人欺人根本欺骗不了,按现代话来说‘栽什么苗开什么花,种什么树结什么果。’和民间俗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一个意思,人生的前因后果大多走不出一个‘理’字,我们在做事之前,就要预计其后果,只有这样,才会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我听到士英先生这段致理好话,深表敬佩,便谢道:“您老人家讲的这些话都有道理,这些话和道理在书上面很难看到,多谢叔祖父,孙儿受益非浅!”

  。

  乐安昌宇

  2017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