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寻找“祭(ji)伯镇”
 
 
修改时间:[2017/12/12 14:07]    阅读次数:[500]    发表者:[起缘]
 

  父亲年轻时在河南当过兵,那时候的父亲只有二十岁上下。他是个热血青年,无法忍受日本侵略者践踏家园,毅然投笔从戎。

  可惜,年轻的父亲误打误撞进了汪精卫的部队,一年后本打算杀日寇的父亲成了汉奸兵,父亲报国无门遗憾终生;这段耻辱的经历不愿意和任何人说起。

  80年代我到郑州工作,父亲说是“缘分”,我还不懂事什么意思。有一年父亲趁放假期间来到郑州,说带我们“访古”。我们一家三口就稀里糊涂地跟着父亲向郑州东边出发了。

  父亲边走边津津有味地讲过去郑州东边有一个古村落叫“祭(ji)伯镇”,是纪念“不食周粟”的“伯夷(和叔齐)”得名。一路上,见到有点学识的老者,父亲便操着标准的北京口音打听“祭(ji)伯镇”;毫无收获。一位老汉等我们走了还操着河南口音说:“他说的话咱也不老懂”。我们也值当陪父亲到郊外透透气,父亲也不说他“寻古”的原因。

  直到父亲临终前几年我去探望父亲,他才告诉我自己曾经当“汉奸兵”的经历,在河南受军训时,驻扎在郑州东边的“祭(ji)伯镇”。我才知道二十多年前父亲来郑州“访古”的原因。我翻遍了河南地图也没找到“祭(ji)伯镇”这个地方,认为就是有这么个“祭(ji)伯镇”也早就改名换姓无人记得了。

  2017年6月,郑州东区“祭伯城遗址生态公园”落成,昨天我得知后想起了父亲说的“祭(ji)伯镇”,立即前往。在儿童医院对面,一座整洁温馨的公园十分幽静,一座巨石正面刻着“祭伯城遗址生态公园”几个醒目的红色大字,背面刻着比较详细的说明,可惜,和“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没半点关系。

  我慢慢在公园散步,心里想这里大概就是父亲当年受训的场所吧?整个公园完完全全是新建的,周围的住宅楼也是全新的,连一个老树也没有,我还能找到见证人吗?两位晒太阳的老妪进入了我的眼帘,其中一位看模样有八十多岁了,也许能问出点什么?我欣然走过去。两位老人热心地招呼我坐下,我们攀谈起来。

  我渐渐得知:这个地方原名叫“祭(zha)城村”,这一大片(东风渠以南到金水东路)叫“祭(zha)城”,是古代一个皇帝姓“祭(zha)”,公园这片地是“古迹”,一直不让盖房子。两位老人来这里是住在孩子家,她们小时候住的地方离这里有二百多里地呢,因此她们不知道这里在70年前有没有国民党驻军。但是一位年少一点的老人说她父亲当过国民党兵,和日本鬼子打过仗。

  天色已晚,两位老人需回家准备晚饭,我也该走了。告辞后老人还说:“不要再找了,找不到,都变了啊……”是的,即使有人记得见过国民党兵,也无法确认位置啊。我自己老家拆迁后,我曾几次回到那个区,都无法确定老宅子的位置了啊。

  回到家里有上网查了查,两位老人说的“皇帝”应该是西周祭(zha)王,祭(zha)伯是祭(zha)王和“姬妃”第五个儿子。年轻的父亲不清楚这段几千年前的历史,把“祭(zha)”读成“祭(ji)”,误解了。

  如果三十年前父亲来郑州“访古”,询问“祭(zha)伯城”,也许当时就有结果了。我这些年常常去郑州新东区玩,“祭(zha)城路”,“祭(zha)城小吃一条街”走个遍,也没把它们和父亲曾经说的“祭(ji)伯镇”联想起来。直到父亲过世整整七年零十个月后,这个谜总算解开了。我在老年常常来父亲年轻时受军训的地方玩,还真的是“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