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放手,更是一种爱
 
 
修改时间:[2017/11/22 15:07]    阅读次数:[423]    发表者:[起缘]
 

  当刚刚学会行走的幼儿,用力挣脱母亲的双手,独自踉跄向前走去时,母亲往往急得大嚷:等等,会摔倒的。此时,幼儿常常不管不顾。若母亲伸手将其拉住,幼儿可能会以愤怒或哭闹抗议。若母亲紧走几步,跟随其身边,幼儿可能会给母亲报以快乐的笑脸。

  前者的表现,似乎是母亲更直接的爱;而后者,顺势放开双手,让孩子去独立行走,给孩子快乐,这又何曾不是一种母爱?

  时常看到或听到这样的情景和对话,孩子声嘶力竭对着母亲高喊:你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要听你才行!母亲满脸委屈,甚至眼泪汪汪:我这样做,还不是为了你!怕你受骗!孩子理解不了母亲的苦心,更接受不了母亲这样的爱。其实,爱的方式有很多种,当一种爱的方式被拒绝时,爱不仅支离破碎,还会适得其反,甚至会因爱转恨。放手,让孩子依照自己的意愿去行走,去磨练,去摔跟头,去独立成长,这也是爱的表现。

  作为父母,终究无法陪伴孩子终身,孩子应经受的磨难总得去经受。人生,有一些弯路,其实也是必经的。

  早些放手,更是一种高瞻远瞩的爱。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怕自己离开人世后,孩子无法适应,生活会很艰难。于是,她很多事情都让孩子自己动手,自己只充当一个指导者。这在外人看来,这位母亲近乎残忍,没有在有生之年,多为孩子做点事,反而让孩子多做事,但恰恰是这位母亲的明智,她离世后,孩子显示出超强的生活能力,在生活中游刃有余。

  敢于放手,更是一种有深度的爱。一位德国妈妈,在躺椅上看书,她的孩子却抓了一把沙子往嘴里塞。当被提醒时,母亲却说: “那又怎么样呢?”她说,等他尝过之后知道沙子不好吃,自然也就不吃了。其实,家长告诉孩子沙子不能吃,抑或是孩子自己放到嘴里发现难以下咽,结论是一致的,但获得这个结论的方式却不一样。前者,孩子获取的是父母判断之后提供的间接经验;后者,孩子却是亲身体验之后的直接经验。孩子的问题,应尽量让孩子自行解决,孩子成长得更快。有这样一句话:“选择放手的父母,付出了比限制孩子,更多万倍的深情。”不是吗?早被父母放手,早独立的孩子往往更有出息,人生之路走得更为顺畅,更为旷达。

  放手,更是一种爱。作家尤应台在《目送》中写下这样一段触动人心的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是的,该放手时且放手,愿天下的父母们都能懂,也愿孩子们能体会到父母放手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