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闲来言心
 
 
修改时间:[2017/07/31 01:07]    阅读次数:[376]    发表者:[起缘]
 

  言为自谈,不与唇舌,各各看后,各各而去,不惹尘埃,不受污垢。

  世间之理,唯二存焉,唯心,唯物。世间之人,唯二存焉,心为物者,物为心者。世间之学,唯二存焉,形而上,形而下。其中,勾打连环,遂生累累,不再细说。

  言心。心于何处?问有多年,寻有多年。而最接近真相的答案则是:心无处不在,心无处所在。看似答非所问,实则已是实要。还记得唐僧西天取经,开始佛祖便赐无字真经,然则世人以“所知”妄测其伪,故而得其次品有字真经。说的便是这理。

  心无处不在。心即佛,实无心佛,是名心佛。佛家有一偈子:须弥纳介子,介子纳须弥。须弥大,介子小,故而纳之。介子小,须弥大,何以纳之?初学时,甚不能明,后才恍悟,佛家所言,世间无相,又况乎名。须弥纳介子时须弥是佛,介子纳须弥时介子是佛。佛无大小。

  佛无大小。人有大小。以人之心观佛之大小,山谓之大,尘谓之小。如此看,便已落入“已知”的泥潭。山大有形,从何而来?土兮?石兮?或是土石叠累而来?且不论从何而来,都将其分解最小,无论如何分,终有一处无可再分。这个无可再分,便是佛。再如一枚硬币,其必有中,请人指出,依其“所知”,必有所指,若请其磨出,其必茫然。茫然之后而有所得,便是悟。

  理易明,践难行。总有人追问,既然心无处不在,烦告之,究竟在哪里?体内?还是体外?若说在体内,在哪一器官之中?人们所想到的,莫过于脑与心脏。人说脑,因为“我思,故我在。”那不思,抑或静睡之中,便没了心么。由此,便不在脑。人说心脏,心痛捂胸便是证明,然而当今心脏移植已不再是神话,试问,换了心脏便是别人了么?可见,心也不在心脏。心不在体内,难道在体外?心若在外,那举手投足,皆为外控?想想,这也没道理。那,心到底在何处?用中体会。

  用中体会。如走路,那迈开的第一步,定是心的作用,至于显现的走路,只是心作用后的一种现象。心想走,脚才走,可走着走着,心又不在走路上了,它又去看了路旁的花。(注意:此时的走路已经是机械的作业,心已不在)。心已经因为路旁的花美,第一时间发现花美时,心已经移到了看上。看着看着,心又不在看上了,它又闻到了花香,这第一缕花香进鼻之时,心又到移到了闻上(此时虽然眼里还在看着花,但心已不在)。闻着闻着,心又不在了闻上,想摘为己有。于是,心又移到了想上(此时虽然鼻在闻花,但心已不在)。至于摘与不摘,这是道德的问题,就不扯远了。言归正传,本例想说明的是:心无处不在,用时即现。不用,它还在那里,不增不减。这也是佛家所说的,心无相,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心即是如来,心即是佛。心、如来、佛;实非心、如来、佛;是名心、如来、佛。

  心会灭吗?依佛所言,心不生不灭。这不生不灭的心,于世又有何意义?说实话,这个问题我纠结了很久很久。难道是为了累劫?既然不增不减,又何以累之。六道轮回?西天极乐?既然本来无一物,又何以六道,又何以西天。也许六道实非六道,西天实非西天,是名六道,是名西天。究竟什么是究竟?蓦然反观,水至清则无鱼,只有浊水才生鱼虾鳖虫,只有甚少的鱼虾鳖虫才去寻那清水。至清之水,确实有之。只所幸那至清的水永远可望而不可及(所及者,唯佛也),否则,便没了世界。所谓没了世界,实非没了世界,是名没了世界。

  心不灭。心不累劫。知道了,又有何意义?接近。接近的意义。心的真相,谁也别说谁掌握了,都只是接近。真相一旦被掌握,便没了生趣。大家可以想像。无相,无色,非想,非非想。有何趣味可言。但我们知道了它确实存在,那我们的生活便有了指导的意义。接近它。既然本是无相,那诸物便是身外之物,近而,身体便是心外之物,心又无处不在,心又无处所在,不生不灭。知道了这个,接近过程中的每一段,便是意义。明白了,才会从容面对一个又另一个问题,接近了,才会从容面对一个又另一个愿景。你说你所求?你说你何求?

  拙笔于此,言不能尽。弱水三千,任君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