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体验生活在乡村
 
 
修改时间:[2016/12/09 22:08]    阅读次数:[411]    发表者:[起缘]
 

   体验生活在乡村

   许成光

   也许是我出生在农村的缘故,虽然走出乡村40多年了,但对农村始终怀有特殊的情感,儿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

   今年“十一”黄金周,很多人选择到大都市或名山古迹游玩,而我利用半个月时间,特意赴黑龙江、吉林两省部分农村体验了一下乡村生活,希望找回快乐幸福的童年记忆。这次真是不虚此行,感受颇多,收获颇多,最主要是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忆苦思甜”教育。

   金秋时节,东北农村一片丰收景象。从哈尔滨到七台河要坐9个多小时的火车,悠闲地眺望着铁路两旁一望无际的玉米地和一块块、一片片金灿灿的稻田,坐落在山腰、湖泊或河畔的大小村庄,不时从车窗一闪而过,在远处连绵不断的山岭衬托下,勾勒出了绝美的山水画卷。

   我在村子里小住几日耳闻目睹了解到,目前,东北农村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玉米和水稻,像大豆等经济作物大量从美国、加拿大进口,农民即便种植了也卖不出好价钱。在闲聊中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迫于生计,大部分男劳力都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妇女儿童。

   吉林通化市素有“人参之乡”、“ 葡萄酒之乡”、“滑雪之乡”的美誉。柳河县驼腰岭镇地处南北龙岗山脉之间,三统河从境内自西向东流过。我在这里的老乡家里睡在热炕头,每天吃着刚刚从地里摘下来的新鲜蔬菜和最笨的鸡鸭肉蛋,真可谓是另一种美的享受。村里家家户户鸡鸭鹅狗成群,房前屋后是自留地,使我联想到老人们常说的“丑妻近地家中宝”的民间俗语。

   在鲜兴村,我慕名来到参农王老汉家拜访,只见他在院子里组织一群妇女,把刚刚挖出来的人参进行整形剪枝处理。王老汉说,种植人参周期长见效慢,而且非常辛苦,每天要忙忙碌碌的,要播种,栽培,采挖,加工,销售。劳作在山上,中午热,晚上冷,蚊虫叮咬,还没有电,晚上参地周边又有蛇,野猪,老鼠,毒虫子等。谈到人参的收成, 王老汉兴奋地说:“虽然种植人参周期长,但收入不菲,我种参10多年尝到了甜头,这个 200多平米的三层住宅楼就是种参赚钱盖的,还给两个孩子买房买车娶媳妇,多亏党的富民政策好啊,让我们农民也过上了好日子。

   参观驼腰岭镇一个千亩葡萄园时,只见葡萄种植基地上,一排排葡萄架列队整齐,晶莹剔透的果实压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葡萄,随着剪刀的“咔嚓”声,一串串青翠水灵的葡萄被装进塑料筐内。另一伙村民在忙着搬运、过秤、装车,大家都陶醉在丰收的喜悦中。陪同的老乡告诉我,这个葡萄园是由几个农户合股经营的,葡萄亩产一般在1300公斤左右,每亩收入近4000元,由于葡萄销售价格相对稳定,加上现在埋藤、除草都用机械,劳动强度减小,群众的认识发生了变化,种植积极性都很高,已成为农户节水增收的支柱产业。我们乡有20多位像参农王老汉一样不甘贫穷,耐吃苦、盼致富的带头人。在他们的影响下,很多人正在尝试经营养林蛙、冷水鱼,种植药材,加工野生山产品等产业。

   在“十一”假期,吉林通化市连续下了两场秋雨,这给农民兄弟秋收带来了诸多困难。我在杜家村结识了54岁的农民兄弟安玉全,他身材矮小,黝黑的脸上爬满了深深的皱纹,他正在自留地秋收玉米,全身上下忙活得冒着热气,而我们穿着羽绒服还觉得冷飕飕的。老杜一边麻利地扒着玉米棒一边说:“家里没有几亩地,两个孩子都到外地打工去了,老伴有病在家,雇用收割机费用大,只好找个朋友帮忙秋收了。我们村一般家庭平均年收入仅两三万元,如果家里有病人或上学的就年年欠债度日。也有个别靠养鱼、种人参、葡萄,收购倒卖粮食的“粮耗子”发家致富了,养鱼、种人参、葡萄的懂技术,“粮耗子”们财大气粗,钱越赚越多,而我们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干农活维持生活。”在田间地头,我亲身体验了干农活的艰辛,割稻子20多分钟就被农民兄弟甩得远远的,戴着手套还扎了刺,腰疼得直不起来,哈着腰气喘吁吁地杵在原地。掰玉米棒的时候,我笨手笨脚扒皮掰棒十几穗,而安玉全兄弟早已掰完了一小堆儿。

   在杜家村,我在朋友的陪伴下,走访了几个农民家庭。虽然他们的房舍是砖瓦结构,但室内没有几个像样的家用电器,吃的也是自家种植的蔬菜。村东赵家老父亲因病常年卧床不起,老伴和儿媳轮流伺候,年幼无知的小孙子手里拿着熟玉米,边吃边在院子里蹦蹦跳跳地玩耍。赵老太哭丧着脸说,老头子有病5年欠下外债10多万元,这日子过得实在艰难啊!好在党和政府每年给我家发放一些困难救济金,解决了燃眉之急。当时赵老太悲伤的表情至今记忆犹新。

   追溯祖辈,我们大部分人是农民的后代,现在,还有一些农民兄弟们的生活仍然清贫,相信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早日在广大农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次到农村体验生活给我的触动很大,自觉比大部分农民兄弟们的生活条件优越,因而感悟到,生活中一定要珍惜拥有,勤俭节约,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