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若此,你还觉得这个人欠抽吗?
 
 
修改时间:[2016/09/02 22:07]    阅读次数:[408]    发表者:[起缘]
 

   前几天带孩子到婴幼儿泳馆游泳,泳池里一个五岁女孩在其它小不点中显得格外扎眼,不只是因为她年龄大,更主要是其性格强。长期霸着所有孩子最爱且仅有的两个南瓜型水桶,让人不解的是她在一边放着也不肯给别人玩,其余几个妈妈轮番央求她交出一个给自己的孩子玩,在无任何效果的情况下看不过眼的泳馆老师也出马了,在软硬兼施中这个孩子不但并未退缩,甚至还和老师动手打了起来,这有违公序良德的行为一度让在场所有人都大跌眼镜,一致在沉默和鄙夷中嫌弃这个孩子不懂事没礼貌,最后老师拿出杀手锏“这是老师的,我说给谁就给谁”,并强行拿走一个给了其中一个小朋友。整个事件从发生到发酵持续有十分钟时间,再看这位“事主”妈妈全程旁坐玩手机的不言、不视、不干涉的“三不”态度更是让在场的妈妈们眼中冒火。而这名“落败”小朋友不哭不闹不求救的态度显然是对妈妈的反应早就*以为常。

  其实最初,我也和其他妈妈一样不理解,觉得这个孩子无可救药,这个妈妈太欠抽,但事后仔细想来,似乎也并无不妥。因为我们并不知晓这位母亲的私下教育,如果你也在践行“人前不教子”的克制式教育法,如果这个被一群大人轮番“围攻”的孩子是你的孩子,你除了感觉自己脸上挂不住外,还会觉得自己欠抽吗?是不是还会产生抽人的冲动?而反观之下你会发现,我们给这对母女的所有标签无一不是从维护自己孩子利益的角度出发,比如“ta还小,你就应该让着ta”,“你大就要懂得分享”这些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直被奉扬和歌颂传承,似乎只有自带这种光环的孩子才能称之为好孩子,而实际上,孩子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成长需求。我们的孩子(一两岁)需要更多的是保护,而她的孩子(五岁)需要更多的是独立。时常,我们总会把溺爱和保护混淆,让孩子无心也无力独立成长。那么长大后的好孩子又是什么样呢?恐怕更多的,就是长成了现在的我们,碍于情面发挥先人后己的精神,知道自己最想要什么却不敢说不敢争,生怕自己的言行有失和谐,让别人不开心,与其说我们生活在具有较高素养的优良品质中,倒不如说我们真正畏惧的是承受道德谴责;与其说我们匍匐着奋力在别人的身影穿梭中,倒不如说我们早已在世俗的千锤百炼中忘却了怎么做自己,不得不时常提醒自己“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然而很多时候,小心端着心灵鸡汤行尸走肉的我们,一不小心就觉得烫手灼心。一方面在发觉自己原来可以更美好的同时,又会在一天的烦杂不平中,难消一秒钟掐死对方八百次都不解恨的冲动,诸此种种……但你可曾想过,你最想成为的样子始终美好,而那些因愤不过一直想抽丫的那个你,或者就是别人眼中那个最欠抽的丫! 若此,你还觉得这个人欠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