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爱洒深山,情系教育——专访泉庄乡崮崖小学校长李玉江
 
 
修改时间:[2014/07/31 00:12]    阅读次数:[611]    发表者:[起缘]
 

   “两战圣地,红色沂蒙”或许只有这片奉献的土地才能孕育出这样质朴的人。一套干练的着装,一脸质朴的笑容,没有一丝盛气凌人的威严,长存一份平易近人的和蔼。一套偏房,没有奢华的装饰,简单陈列着由各家公司爱心捐赠东拼西凑的家具,一位六旬老人坐在这里将自己毕生的精力都贡献于他钟爱的教育事业,没有一丝抱怨。在他的脸上你只会看到那种专属于这片沂蒙土地的质朴笑容、那种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洋溢的满足感,不为功名,不求报酬,只求在自己钟爱的教育岗位上“没有悔恨”。

  面对困难,迎难而上

  作为一名偏远山区小学的校长远没有在城市任教那样风光,所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十分繁琐。崮崖小学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学校条件就是非常艰苦,全校只有8位老师,一个老师需要带一个班级的全部课程”。李校长向我们介绍学校时说道。条件最然艰苦,崮崖小学的每位老师都付出更多以弥补硬件上的差距,“我们学校的教师假期备课时间要比那些一类学校的老师时间长得多。”“面对困难,迎难而上”一种态度,更是取得成功的保障。环顾办公室,电脑,办公桌,书橱甚至于一个椅子都贴着各界爱心捐助的标签,“这些办公用品确实来之不易,当时我出去拉赞助的时候也碰壁很多次,遇到过很多冷眼。但是为了学校将来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在外面遇到再多的困难也就释然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家沂水当地电视台记者的帮助下,外界了解到了大山深处需要帮助的我们。在各界的帮助下学校的办公条件才得到一些改善。”

   一样的童年,相同的教育,我们并不比城市差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即使在山区教学我也要干出名堂来。可能在见识上我们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有差距,但是我们的孩子并不比城市的孩子差,在一样的年龄学着相同的课程,我们的孩子有能力做的更好。”说起孩子们李校长脸上满是自豪。李校长全身心的投入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崮崖小学在这学期的期末测评中取得全镇第三名的好成绩。一个人出生的时候会面对贫穷富裕、高矮美丑的“不公平”,但未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张开那双隐形的翅膀,我们都能找到那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做我们的孩子的老师,我们就是“朋友”

  踏入崮崖小学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条幅上写着“欢迎理工青年网站志愿团队来校支教”,随后,在李校长的引导下我们走进了支教期间所要使用的宿舍和食堂,所谓的宿舍和食堂不过是两间教室外加几张桌子,但看得出两间教室都是认真打扫过的。“住在这里可能有些委屈你们,但是如果有困难,你们提出来我会尽力帮你们解决。”一句质朴的话,没有浮夸的承诺,从这个六旬老人眼神中,我们看到好似沂蒙山那样的真诚与质朴。由于交通条件不便,支教队员很难吃到新鲜的蔬菜,李校长便自己骑着摩托车走了数十公里的山路,给支教队员送来他们急需的食材。接过李校长送来的蔬菜,看到他脸上滑落的汗珠,虽然劳累却没有一丝抱怨。“你们到这里支教,做我们的孩子的老师,我们就是朋友。”

   爱心延续,憧憬未来

  “今年我已经60岁了,明年的5月就正式退休,可能现在陪伴孩子们的时间会越来越少,但是很高兴能在这段时间内看到学校越来越好,操场和食堂都在建设中,接受到的外界的帮助也越来越多。”从窗户外远眺,流动的白云后的那一缕阳光愈发明亮,阳光总在风雨后,崮崖小学的未来也愈发光明。“离开自己从事40年的教育岗位,可能会有些不舍,但是我相信年轻人会带来新的动力与发展方向。退休后我也会经常回来看看,看看这些孩子。”低下头环顾四周,一丝留恋,一丝不舍,人虽然离开,但是心却永远扎根于这片教育的第一线。

  “从事教育事业就一定要在第一线工作,这样的工作模式会让我更加充实。”这便是李校长,一个朴实、真诚的教育工作者。回望四十多年的教书育人时光,李校长说他未曾有过遗憾,确实,淡泊的心境、笃定的信念、执着的努力,拼搏的岁月中没有悔恨与遗憾。

   作者:山东理工大学“理工青年”网站“志愿支教,筑梦巍沂”社会实践团队 解浩

 
 
 
上一页:人在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