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古诗中的明月
 
 
修改时间:[2014/05/19 16:12]    阅读次数:[561]    发表者:[起缘]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清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古诗词中常有明月的纤纤身影,文人墨客笔下的明月更具清雅、皎洁之姿。

  古诗中,明月可绘景,亦可抒情。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文人作诗的一种境界。自古以来,那一轮明月实为其着手之处。明月入诗,为诗中增添一种幽静古雅的趣味。像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幽深的竹林中,无人与之为伴,明月的余晖下诗人在丛林密竹中的闲适生活。再是”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是得露华新”,桂花在月光照映下如白玉般簌簌落下,其景美不可言。亦或是“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月鸣蝉”,j皆为明月之皎洁所惊,其意境幽静,富有趣味。山鸟,喜鹊之惊态简而易之地浮现在脑海中。再而“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月亮落下去了,秋霜满天,远处传来几声乌鸦的叫声,诗人望着若隐若现的枫树和江面星星点点的渔火,呈现出一派宁静。

   面对这千古不变的明月,不少诗人将感情寄托。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对友人思念和祝福唯有寄予明月,让同在明月下的有人收到风中自己的祝福。明月相伴的诗一般与乡愁分不开。《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皆是思乡之情,借以明月聊寄深深的眷念之情,其感人力量定格在明月中。

   明月之诗,也不乏既绘景又抒情的。所谓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写法上的方式。如《暮江吟》中“可伶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小草上挂满珍珠般的露珠,月儿像弯弓一样,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把景色描绘得细致动人,表现其轻松、愉快的心情。再如《宿建德江》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空旷的夜愿上,天穹低垂,仿佛与树林相接,月亮倒映在清澈的江水中,与人是那样接近。诗人的愁绪与江边的晚景融为一体,情景交融,构成一幅清丽的图画。还有《马诗》中“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塞外大漠的月夜,抒发有才之人未一展才华之叹,抱负未能实现的感慨。

  苏轼的诗中,明月是一位友人“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还富有哲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明月之诗,诗中明月。传承着我国诗文化的精髓,寄托着诗人丝丝缕缕的情

 
 
 
上一页:随笔《流年》
下一页:心中有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