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壮乡“三月三”
 
 
修改时间:[2014/03/27 22:12]    阅读次数:[771]    发表者:[起缘]
 

   壮乡“三月三”

  

   □潘朝阳

   又是一年三月三,唱山歌,红鸡蛋,还有五色糯饭……今年农历三月三,壮乡过节大不同。何以不同?且听下文分解。

   前一阵子的某一天,广西一家官方网站突然被网友“点爆”—— 一般而言,官网大多发布本系统工作信息,体系内人员因工作需要而登陆,外人鲜有光顾者。然而这一天,一个“重磅消息”发自这家官网:“自治区政府决定,‘壮族三月三’将成为法定假日,全区放假两天”。按照常规,此重大新闻,不是由新华社、中新社等国内主要媒体发布,至少也该由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等区内主要媒体先发布。可见,该官网是“抢”新闻人的新闻了!以至于媒体人私下议论:连官网都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媒体人容易吗?如果被央视问 “你幸福吗”,该怎么答?

   且不扯远,就说放假吧。于己而言,几乎“没感觉”。也许是人之将老,万事看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是,一位年轻人的话语,惊醒了“梦中老人”:“三月三放假,这是天大的好事!”不就放两天假,何来好事还天大了?年轻人好玩,又“偷得浮生两日闲”矣。且慢,勿小看如今的年轻人,对方这般高度概括:“壮族自治区除了办歌节,还放假给百姓过节,这是民族区域自治的体现!”末了,还举例佐证,西双版纳傣族过泼水节还放5天假,云云。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遥想当年咱年轻的时候,也是充满激情地欢度三月三歌节。记得1984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南宁市承办广西首届“三月三”音乐舞蹈节,全区五市八地区共16个代表队1179人参加,中外游客达10万人之多。那年,我作为一名年轻记者,拿到珍贵的采访证,到大街上采访歌节活动。那天,南宁街头,人山人海,我跟随山歌队,从新民路往人民公园走,道路两旁被市民围得水泄不通,只有拥有证件者,方能走在游行队伍中,而一旦走进队伍,想出去已不可能,因为,道路两旁被密匝匝的人群堵死。当然,走在队伍当中,谁还会想走出去,我满脸荣光,挎一个老掉牙的120相机,很得意地走着,仿佛两旁的群众正在接受自己检阅。这时,忽然听到一个声音呼唤,仔细往旁边一看,原来是我一位大学同学,他在拼命朝我招呼,我无法过去跟他握一下手,只能像首长检阅队伍般挥了挥手……

   自小在壮乡风流坡旁长大的我,尽管儿时见过通宵达旦的对歌,却在这一天才感受到,“壮族三月三”歌节,原来如此隆重,如此引人,如此光大。略有遗憾的是,那天活动盛大空前,当大队伍行进到人民公园门口时,发生了群体性踩踏事件,造成一些观众受伤,据说过后地上散落各式各样的凉鞋装了半个卡车。

  之后,南宁“三月三”音乐舞蹈节改为广西国际民歌节,后来又改称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如今,歌节主题曲《大地飞歌》成为唱响南宁的品牌,南宁也成了天下民歌眷恋的故乡。

   借用小沈阳的话:“人这一生,其实可短暂了,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眨眼工夫,30年过去。我在首府生活30多年,歌节过了十几回,有过经历,有过激动,有过享受,对比而言1984年那一届歌节,给我的印象最深。而今年,自治区政府决定“壮族三月三”放假,对于广大壮乡人,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也许又在他们的精彩人生中,留下值得记忆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