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重温《大秦帝国》
 
 
修改时间:[2013/09/08 09:12]    阅读次数:[635]    发表者:[起缘]
 

   ——感受“裂变”  

   早已记不清是何日何时看的“大秦帝国”了,记得刚开始是在朋友的推荐下看的电视剧,也完全是尝试性的看看而已,不曾想这一看竟看得我如痴如醉。看过电视剧后深感不过瘾,后来就借来书本读,一连几个星期都手不离卷,百看不厌,着实被大秦的风骨所折服,被书中那厚厚的历史气息所感染。

  时至今日,在全公司大力宣扬读书浪潮的推动下,我又再次翻开了这本厚厚的沉甸甸的“历史之最”,这次是真的想写点什么了。……

  《大秦帝国》全书分为六卷,依次为:“黑色裂变”、“国命纵横”、“金戈铁马”、“阳谋春秋”、“铁血文明”和“帝国烽烟”。全书又可概括为“裂变”、“纵横”和“崛起”,其中我最为感触的莫过于“裂变”了,今日也就只为“裂变”好好叙一叙了。

  事情要从公元前362年说起了,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呀,那是一个烽火连天,群雄逐鹿的“大争之世”。各诸侯国都烽烟四起,战火不断,仿佛稍有不慎就会血流成河。而古老的秦军战士此刻正在少梁和大魏国进行着一场惨烈的厮杀。

  秦献公师隰誓死要夺回河西大地,在敌众我寡的巨大悬殊下,秦献公带领的老秦人奋血浴战,斩敌无数,并一举擒获了魏国主帅公孙痤。这一仗打得天昏地暗,日月变色,史称“少梁之战”。少梁之战秦军虽勉强获胜,但却也死伤惨重。更为不幸的是秦献公自己也在此仗中身中毒箭,最后不得不带着遗恨与世长辞。

  秦献公驾崩之后,有其嫡子赢渠梁灵前即位,史称秦孝公。正是因为有秦孝公嬴渠梁的出现,才彻底颠覆了老秦国的旧体制,改变了老秦人的命运,为秦最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故事从嬴渠梁即位时说起,那时的秦国正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绝境,辎重耗尽,兵源匮乏,国力虚弱,正可谓独木撑天,摇摇欲坠。然而,在这样不堪一击的情况下,山东六国还在召集大会,准备瓜分秦国,这对于本来就伤痕累累的老秦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秦国生死存亡迫在眉睫,危在旦夕,而这一切的不幸,此刻都全部压在了一个当时只有22岁的嬴渠梁身上。

  嬴渠梁寝食不安,彻夜不眠,他深刻地意识到此时的处境是何等的急迫,何等的危险,他必须做出一个万全之策,以保秦国度过此劫。

  在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思考后,嬴渠梁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决定——释放公孙痤。这样的决定立刻引来了全朝大臣的强烈反对,要知道公孙痤乃何许人也——大魏国三军主帅,当朝一品宰相。更是秦国血海仇人,秦人恨不能食其肉,啖其骨,此刻竟然要释放,着实令人万分震惊。然而,嬴渠梁清醒地意识到,只有放回公孙痤,才能暂时稳定大魏国吞秦的步伐,才能为秦国争取一丝喘息之机。

  终于嬴渠梁在举国反对的情形下释放了公孙痤,并用尽国府所有积蓄,外加秦国的不世珍宝,以此商利来相诱六国权贵,力保秦国三年无战事,才为秦赢来了一丝喘息之机。

  外患暂时稳定了,然而此时的秦国内部却面临着更大的忧患,各族部落争斗异常严酷,族部私斗连年不断,死伤累累,实在是秦国发展之首要祸患。嬴渠梁沉定熟思后,手刻国耻碑,以血涂字,立于宫门,决定誓以变法强国。

  为此,秦孝公嬴渠梁开始了向天下大招贤士的步伐,不论国界,不论地位,以贤者为先。

  此举立刻引来了六国学子觐见。最终在泱泱学士反复切磋度量之中,商鞅脱颖而出。此时的商鞅原名公孙鞅,系公孙痤府上学生。本来仇人见面,格外眼红。但秦孝公是何等的胸襟,在得知这样的情况后并没有怪罪卫鞅,反而依旧凭才而用。

  商鞅一下子被秦公这种大胸襟,高风节所感动。并自此决定辅佐秦公,变法强秦。于是乎商鞅只身一人游遍秦国穷山恶水,深入荒村野镇,切实了解当地民俗民风,努力寻找秦国落后的根源,竭力暝思治秦的策略。

  而在这期间,商鞅再一次被老秦人这种朴实,坚毅的风格深深吸引住了。也正是因为此,在这短短的三个月里,卫鞅便明确了此后二十年自己与秦国要走的路。

  访亲归来后,商鞅与亲王在渭水船头一展其为政主张,他结合秦风,大谈自己的法家思想。在商鞅的透彻思想下,秦孝公彻底被折服了。

  在卫鞅给出《治秦九论》时,嬴渠梁更是看到了秦国未来的希望。他顿时激动不已,与商鞅大谈三天三夜治秦之法,最后在与商鞅的探讨下,嬴渠梁决定实施变法。并且与商鞅立下了“君臣相知,永不相负”的誓言,可见其对卫鞅情之深,情之重。

  为了全力配合商鞅变法,秦孝公拜商鞅为相,自此开始了君臣二十年的大变法(史称“商鞅变法”)。

  商鞅拜相后,第一件事情就是颁布命令,禁止私斗。大力宣扬平民有战功可以封爵,取消封地,废除井田等一系列主张。

  然而,此举一施,朝野上下顿时像炸开了锅,不啻于天翻地覆。可想而知,平民封爵,此乃开三皇五帝之先例。而废封地,动摇封建基础;再加上开阡陌、废井田,更是颠覆了千百年的惯例。秦孝公的兄长公子虔、长史公孙贾、上大夫甘龙等这些前朝权倾朝野的大臣,对卫鞅自是恨之入骨。然而碍于皇太后和秦孝公的支持,不能明里阻碍,便开始了跟卫鞅背地里争斗,到处游说鼓动,反对卫鞅变法。

  商鞅在这种极大的压力下,并没有畏惧,反而越挫越勇。他通过城门徙木立信,开始在民间赢得了信任,坚定了变法的脚步。然而,无独有偶的是,此时适逢河西村村民群斗,死伤无数,以身试法,涉案者达七百余人。然而,村民们仗着太子封地,不肯伏法。由于涉案人贩众多,秦孝公更是犹豫不决,难以定夺。卫鞅在充分考虑到秦孝公的顾虑后,毅然只身前往,以变法之重再次与秦孝公大肆辩论。终于秦孝公再次被卫鞅说服,自此也彻底加深认了对“法”的理解。

  由于此次私斗人员众多,卫鞅一次斩首七百余众,天下哗然。虽如此,预料到的是伏法后,各族无一人喊冤;没有预料到的是,犯人临死前都幡然悔悟:“秦人莫忘,私斗罪死耻辱!公战流血不朽!”,此情此境,感人泪下。也是因为此,老秦人的心中都深深地烙下了“法”的烙印。

  然而,更没有料到的是,卫鞅的行为震惊了主张 “非战非攻,除暴政暴君”的政侠墨家子弟。 因为昔时的墨家以主张“除暴天下”为己任,闻之卫鞅的“暴行”后,自然是义愤填膺,欲除之而后快。于是乎在墨家巨子禽滑厘的带领下,准备对他们认定的“苛政”,“暴君”,“酷吏”进行大规模的刺杀行动。就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嬴渠梁挺身而出,亲自前往墨家驻地神农大山,欲说服墨家巨子禽滑厘。

  在墨家论政台上,秦孝公慷慨陈词,大谈变法之道,墨家巨子禽滑厘彻底被嬴渠梁的英雄气概与王者风范所折服了,并最终决定与秦国冰释前嫌。巧然的是,秦孝公在此竟遇到了昔日的恋人——百里玄奇,玄奇是嬴渠梁唯一心动和放心不下的女子。但国事大于儿女私情,嬴渠梁最终还是忍痛割爱地离开了自己心爱的女子。在与玄奇分别之时,并立下了至死不渝的誓言——“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此情此景,不禁让人黯然泪下。

  在经历了一路的坎坷波折后,“变法”果真使得秦国蒸蒸日上,一派大好。农人力耕,百工勤奋,商市通达,民风日新。人人都踊跃参军,准备杀敌立功,授官封爵。在一派大好的情形下,新法法制也逐渐的深入人心。

  为了能够得到秦公室更加坚定的支持,卫鞅的心仪女子白雪竟毅然放弃儿女情长,促使卫鞅与秦孝公的妹妹——荧玉公主举行大婚。卫鞅万万没有想到,白雪会如此甘愿牺牲自己,做出这样的决定,这对于一个女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就在那寒山避舍下,卫鞅热泪纷飞,此刻他多么想跟白雪远走他乡,然而秦国不能没有卫鞅,白雪更不想让卫鞅抱憾终身。

  卫鞅深深被白雪这份感天动地的真情打动了,他在心底发誓,如果有来生,愿意把一生时间都献给白雪。

  卫鞅大婚后,为了早日完成自己的夙愿,也为了加快秦法的推进,他马不停蹄地就颁发了第二批法令——“取消贵族封地”。这可是破天荒的创举,这次秦国朝野彻底沸腾了,老世族们彻底被激怒了,因为这无疑是要了他们的命,秦国贵族势力那肯如此被削爵,他们纠结在一起,想尽一切办法对付卫鞅。

  为了陷害卫鞅,几个老世族借河西村村民给太子驷交私粮之际,将私粮全部偷换成泥沙。可怜太子年幼无知,在无知的情形下,一怒之下,杀死了几个村民,而这正好撞到了卫鞅的法令上。卫鞅得知后,很是震惊。因为此次情况非同寻常,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

  在经过再三权衡后卫鞅决定誓死护法,秦国的命运大于一切。在法令如山面前,他依然决定废黜太子驷,并将其流放到秦国边境20余载。同时又依法惩治了公孙贾和长公子赢虔,作为太子之傅,赢虔有监管不利之罪,殊不知刑法竟然是劓刑,这对于一个上阵杀敌铁骨铮铮的赢虔来说,无疑是受到了奇耻大辱。用赢虔的话来说,就是断胳膊断腿都无所谓,但就是不愿意被割掉鼻子。然而法神无私,赢虔不得已最终伏法。

  伏法后,赢虔闭门不出二十余载,自此与卫鞅结下了深仇大恨,而这也给卫鞅最后的灭顶之灾埋下了祸根。其实卫鞅又何不知赢虔为人,长公子铁骨铮铮,声明大义,但其心胸过于狭窄。为了变法,卫鞅彻底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卫鞅全力护法的二十余年间,秦国正一步一步地走向富强,一步一步地迈向他心中的大治之国。

  此时,卫鞅和嬴渠梁终于可以敞开心松口气了。然而,他们都震惊地发现彼此都老了。是呀,转眼间二十年已过去,他们从相识相知,知心相持到如今的满头华发,他们走过了太多的辛酸和坎坷。然而他们之间的那份深深的情谊却始终甘甜如旧——君臣相知,永不相负。这二十年来,他们都为秦国操碎了心,历尽了血。此时的嬴渠梁是真的还想再看一看秦国的大好河山,然而心力交瘁的他此刻却一病不起了,最终在满心遗憾中与世长辞,那一年嬴渠梁44岁。

  秦孝公卒后,公子赢驷即位,史称秦惠王。而就在此时六国开始趁机向秦国施加压力,要求秦国杀商鞅以谢天下,朝堂内外顿时开始萌生另外一番气象,所有的沉渣死灰再次复燃,老氏族们的旧仇新恨再次浮上了心头。

  在他们闻知新国君也有杀商鞅的想法后,都争先恐后地跳了出来。此时的商君早已料定了这样的结局,他坦然地交出所有的政权和兵权,只身入狱。为了让自己的法典能永远的传承下去,造福百姓,在车英和景监的帮助下最终完成了《商君书》这一千古法家名作,自此秦国便开始永远地朝着商君法制前行了。

  商鞅被车裂后,秦惠文王开始出兵义渠,灭掉了和旧贵族联合的部落,并一举扫清了所有反对变法的旧贵族,将商鞅之法立为万世国法。自此秦国遂强。

  当我读到商君赴死的时候,我落泪了……一个举国的功臣,一个万民的造福者,一个为变法强秦的勇士,一个不是秦人,却誓死效命秦国的义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想的是护法,想的是秦国苍生。最后尽然被处以极刑,那可是当时就已经废除很久的极残忍的车裂。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商君的用心良苦和对生命的至高坦然,也许我们无法体会。但他对秦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我们却不胜感怀,不胜感怀!

 
 
 
下一页: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