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太平天国到底是败于谁?
 
 
修改时间:[2019/12/13 23:07]    阅读次数:[234]    发表者:[起缘]
 

  “对于太平天国到底是败于谁”这个问题,我相信是众多人文和历史方面的爱好者喜欢研究的问题。

  最近我也在看由高兰村领衔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该剧在某些程度上极力的还原了那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

  确实太平天国从起义到建都天京,无论从其起义的宗旨、口号还是制度来讲,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实有其优越的一面,所以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前期,还是有非常成功的一面。至于这个短暂的15年且曾经占据了中国半壁江山的政权最终灰飞烟灭,当然是有很多失败的原因可以去总结的。

  首先我们看看太平天国起义初期能成功的原因

  从秦始皇建立的秦王朝开始,中国历史经历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制度,曾经也经历过一些大一统王朝某些时段的辉煌,比如开皇之治、贞观之治、洪武之治,甚至是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然而因为封建制度的约束,中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然而很多时候种田的农民却是连肚子都填不饱,所以解决农民吃饱肚子的问题,就容易得到农民的拥护。这就是太平天国旗号里的第一条“人人有田种,人人有饭吃”。当然,太平天国从立国号开始,实行的就是公有财产制,这比封建地主阶级更有优越性。另外就是利用宗教的信仰来做武装,打折反对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和清王朝统治的旗号。所以太平天国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受中外势力共同镇压的起义。

  接下来我们具体看看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第一,权势分化,内讧严重

  从电视剧里,我们很清楚的能看到,太平天国自从建都天京后,出现的问题就是权利和势力的分化,出现了很严重的内讧,这就是太平天国只能持续短暂的15年时间的一个主要原因。殊不知,历朝历代的在发展的过程中,最怕的就是起内讧,一旦像这样的矛头出现了,那就是不好的征兆。“祸起萧墙”是败亡的根本。

  这里主要来看看太平天国的两个权利人物,一个是天王洪秀全,另一个是东王杨秀清。天王是总揽大局的王者,但是他将军政大权几乎都交给了杨秀清,以至于大朝廷里养了一个小朝廷,而且杨秀清自恃权利的重大,极力的拉拢部下,从而想架空天王。另外杨秀清利用程岭南这个美色,游走于他和天王之间获取情报,造成了天王和东王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这是内讧的一个根本

  杨秀清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几乎所有的王公大臣他几乎都不放在眼里,其中就包括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甚至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打了北王韦昌辉五十军棍。这样就造成了严重的将相不和,这也是内讧的另一个根本。

  另外,看关于太平天国的相关纪实也能了解到,太平天国王公大臣众多,居然分封了2000多个王,丞相、侯等等官职和爵位一大堆,这也是历史上的一大奇葩怪像!

  第二,生活腐化,贪酒好色

  太平天国在起义的时候就颁布了禁酒令,这也是这支部队能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一个细节,从来没有因部队长官喝酒误事的情况。

  但是自从定都天京后,特别是位居高位的王们,都是好酒之徒,生活腐化,吃一餐饭就有好几个仕女服侍着,这也违背了前期的“人人平等”的宗旨。

  杨秀清也是一个好色之徒,仗着权势玩弄女人,连位居丞相的傅善祥也被玩弄在股掌之间。不光是傅丞相,但凡有些姿色的女人,几乎都被杨秀清视为“猎物”。

  第三,思想膨胀,战线太长

  自从定都天京后,天王洪秀全的心思是直捣清廷首都,想用2万的精兵完成北伐大业。这样的思想太膨胀了,此时的清廷并不是衰败到完全无可救药的地步,无论是军队的实力还是清廷管辖地的民众,不像元末时候对朱元璋的一边倒,而是对清廷依然还有一丝希望的,不然不可能出现曾国藩和左宗棠这样的晚清四大名臣。这北伐的2万精兵确实是很有实力的,曾一度打到了天津的静海,离清廷的首都也是非常的近了。

  太平军的作战范围和战线确实拉的太长了,西至武昌、东至苏杭、北至北京、南到福建。这么长的作战半径,需要大量的将帅和兵勇,同时粮食弹药的补给也是极大的问题,所以太平军经常会因为弹尽粮绝而全军覆没。其中林凤祥在天津作战以及曾天养在城陵矶战斗中,就是因为没有后援和补给而被清军全部消灭的。

  明太祖还是明教起义军的时候,就采用了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一九字诤言成就大业的,回头想想,太平军在作战中,不仅要对抗清廷,还要和资本帝国主要军队作战,其实一直打的是消耗战,再加上其严重的生活腐化以及内讧,哪有不败的道理?

  你觉得呢?

  文|吾天原创、图|网络,未经允许,严禁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