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故事里的人生》(278 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
 
 
修改时间:[2019/09/18 00:07]    阅读次数:[300]    发表者:[起缘]
 

   《故事里的人生》278

    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

  清朝咸丰元年,即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举行起义,义军以“太平”为号,后建立“太平天国”。太平军很快占领了江南大片土地,1853年攻下江宁(今南京)并定都于此,称天京。清政府在讨伐太平军过程中,曾国藩所创建的湘军是主力。曾国藩1854年帅湘军出征,最初几年,出师不利,湘军连连惨败。在向皇上禀报战况时,幕僚草拟了奏章,交给曾国藩审定。奏章在陈述战事经过后,总结处写了这样一句话:“臣屡战屡败。”

  曾国藩读罢奏章,总觉得不妥,沉思良久,提笔将“臣屡战屡败”改为“臣屡败屡战”。

  咸丰皇帝看了奏章后,对曾国藩大家赞赏,充分肯定了湘军,并给了多方鼓励和支持,以保证湘军继续战斗下去。

  曾国藩果不负朝廷所望,带领湘军不懈战斗,终于在1864年7月,湘军攻破天京,灭了太平天国。

  作者感言:我们无意从政治上去讨论曾国藩剿灭太平军的是非对错,只是想借曾国藩改奏章一事,聊一聊说话、写文章时的语序问题。

  “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看似简单的语序调整,其语义却大有差别。两者虽都说出了战败的事实,但在对待战败的态度上则大相径庭:“屡战屡败”在陈述了一个接个败仗的同时,字里行间传达了战败者的痛苦、无奈与无望,表达了甘认失败、垂头丧气的颓废态度;而“屡败屡战”在陈述了屡屡战败的同时,则表达了战败者并没有灰心,没有气馁,仍在继续战斗,体现了战败者绝不认输、不取得胜利绝不罢休的执着与不屈。由此看来,说话、写文章时,语序也很重要,不可忽视。

  所谓语序,就是词语在语言结构中的排列顺序,它包括词序和句序两个方面,“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就是词序排列的变化。语序是汉语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不同的语序可以表现不同的语法关系,变换语序,常常会引起语言结构变化、语义变化和修辞效果变化。“小琴说小丽长得漂亮”与“小丽说小琴长得漂亮”,两者施受关系不同,意义也不同,前者说话的主体是小琴,说的是小丽长得漂亮;而后者说话的主体是小丽,则说的是小琴长得漂亮。

  1949年云南解放前夕,蒋介石密令特务头子沈醉派大批军统特务来到昆明,妄图以所谓“铁的手腕”?砦茸〈笪髂稀L匚衩遣锌崞群??窖?? 并逮捕了90多名爱国民主人士。正在准备起义的原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⒕?泵Ψ⒌绫ńo蒋介石,陈述利害,为这批民主人士说情。蒋的回电是:“情有可原,罪无可恕。”卢汉看了电文后,知道蒋介石仍执意坚持杀人,十分焦急,便把电文拿给协助他筹划起义的李根源先生看,想谋得一个万全之策。李根源看了电文,沉思了一会儿,便提笔将电文改为“罪无可恕,情有可原。”在昆明的军统头目读了修改后的电文,以为蒋介石是“恩威并举”,只是想震慑一下敢于出头的民主人士,于是就把那90多名爱国民主人士释放了。后?斫?槭?弥?耸拢?鹈叭?桑??骋墒腔??厥榧谴砹俗约嚎谑诘牡缥模?从植桓遗懦?约河懈愦碛镄虻目赡苄浴S谑牵?缓寐罴干?澳锵Fァ蓖晔隆R怀〔一鲋找蚶钕壬?幕?嵌?靡孕颐狻?/p>

  “情有可原,罪无可恕”与“罪无可恕,情有可原”,句序一变,语意大变,前者的语意重点落在“不可饶恕”上,可得出“当杀”的结论;后者的语意重点则落在“可以原谅”上,可推出“可放”的结论。

  再如,“人生如戏”与“戏如人生”、“事半功倍”与“事倍功半”等,都是不可随便调换的。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正确选择词语和恰当安排语序,对准确而充分表达思想情感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在说话行文时,一定要重视语序的运用。

  再回到曾国藩修改的奏章,人在学*、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特别是做一项较大的事业,可能会屡屡遭遇失败,这个时候,最需要曾国藩的“屡败屡战”精神。道理很简单,打败了,就此罢手,就是败定了;但只要战斗,就有胜利的可能和希望,不懈地中原问鼎,将来鼎落谁手还未可知。

  下面再说一则语序调整的小故事:

    小处不可随便

   从前,北京城里有位书法家,从来不给人题字、写条幅。他的家是一个小四合院,一日,他发现自家院墙转角处常有人小便,便随手写了一张“不可随处小便”的条子,贴在转角处的墙上。第二天,这条子突然不见了。又过了几天,书画市场上出现他的一个条幅“小处不可随便”,其标价很高。原来,一位有心人揭了他的条子,调整了语序,认真装裱,这张提示性的便条便成了劝人向善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