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故事里的人生》(194 “祈祷时可以吸烟吗”与“两个释梦师的
 
 
修改时间:[2019/08/04 22:07]    阅读次数:[328]    发表者:[起缘]
 

   《故事里的人生》194

   “祈祷时可以吸烟吗”与“两个释梦师的不同结局”

  “祈祷时可以吸烟吗”的故事说,有两个基督徒,先后去问牧师在祈祷时能否吸烟。第一个教徒上前问道:“牧师,祈祷的时候可以吸烟吗?”牧师生气地答道:“不可以,最可怕的是祈祷时不能专心致志。”过来一会,另一个教徒上前问牧师:“您好,牧师,请教一下,在吸烟的时候可以祈祷吗?”牧师稍作沉思,然后愉快地回答:“当然可以!最可贵的是你在吸烟的时候都没有忘记做祈祷,足见你对主的虔诚。”

  “两个释梦师的不同结局”的故事说,从前,有一位国王,做了一个可怕的梦,梦见自己的牙齿一个个掉光。第二天清晨,他忧心忡忡地叫来释梦师,并向他述说了梦境。这位释梦师一脸担忧地听完了梦,战战兢兢地说道:“陛下,这个梦的确是一个不祥的征兆,正象您一个个掉光的牙齿一样,您将一个接一个地失去您所有的亲人。”听了这样的解释,国王大怒,将这位释梦师痛打了一顿,并投进牢房。然后,国王又叫人召来第二个释梦师。第二个释梦师听完了国王的讲述,面带笑容,高兴地对国王说:“陛下,恭喜您,这个梦向您透露了这样一个消息:您会比您所有的亲人都长寿。”国王听了解释非常高兴,并重赏了这位释梦师。

  当第二位释梦师刚刚走出宫门的时候,宫廷侍卫十分不解地问道:“先生,您说的和您哪位可怜的同行说的没有什么两样,为什么落到他头上的是惩罚,而落到您头上的是奖赏呢?”第二位释梦师微笑地回答说:“我们两人对梦的解释的确很相似,但生活中有时不在于你说什么,而在于你怎么说。”

  作者感言:语言是表达思想的最重要工具,而同一思想的表达,却有多种语言形式,而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其传递的信息、给听者的感受和导致的结果是大相径庭的。

  就两个小故事而言,前后两者的表达,正如第二个释梦师所言,只是“相似”,而非“相同”。其区别有三:

  区别一:切进话题的角度不同。前者切进话题的思维取向是消极的,而后者则是积极的。第一个问“祈祷时可以吸烟吗”的教徒和第一个释梦师,是从消极方面、从令人感到不愉快甚至令人悲伤的角度切进话题,叫人听了心里不痛快,是属于“不会说话”的一类,遭到拒绝和挨板子,真是活该。而第二个问者和第二个释梦师,则是从积极方面切进话题,他们充分考虑了对方感受并检索了令对方乐于接受的褒义概念,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听起来舒服,又易于被人接受。

  区别二:两者强调的重点不同。第一个问者所问的“祈祷时可不可以吸烟”,其重点落在“吸烟”上,而在庄严肃穆的祈祷时,当然是不可以的了;第二个问者所问的“吸烟时可不可以祈祷”,其重点落在“祈祷”上,在吸烟的时候,还没有忘记上帝的存在,想着祈祷,自然是值得赞赏的。第一个释梦师解读的重点放在“国王亲人的死亡”上,听了自然叫人心烦;第二个释梦师解读的重点落在“国王的高寿”上,听者自然高兴。

  区别三:两者表达的内涵并非完全重合。“祈祷的时候可以吸烟吗”,表达的基本情境是祈祷,展示的是一种肃穆场景;而“吸烟的时候可以祈祷吗”表达的基本情境是吸烟,展示的是一种休闲宽松场景。“国王比他的亲人都长寿”,并不等同于“国王将一个接一个地失去您所有的亲人”,也并不等于国王一定死在所有亲人之后,而“国王将一个接一个地失去您所有的亲人”则隐含了“国王的亲人都将先于国王而死”的判断。

  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人要学会说话。所谓“会说话”,就是所说的话,既能准确表达思想、有效传递信息,又听起来舒服,易于被人接受。

  说话是一门艺术,话说得好,既有助于表达思想,又能促进人际和谐。会说话方法多多,就一般人际交谈来说,要而言之有八:

  方法一:尊重对方,态度和蔼诚恳,面带微笑。

  方法二:语气平和,语调舒缓流畅,侃侃道来。

  方法三:从积极角度切进话题,不说令人晦气的话,不说讽刺人、伤害人的话。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方法四:看对象,看环境,比如在父辈、师长面前,在开会等严肃场合,就不能说玩笑话。

  方法五:用语准确、精当,不拗口,易理解。

  方法六:思路清晰,有条有理。

  方法七:少说废话,不说虚浮的话,不说大话。

  方法八:注意修辞,幽默风趣,动听感人。

  总之,招法是死的,人是活的,能做到在适当对象、适当场合说适当的话,就是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