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再读《万历十五年》
 
 
修改时间:[2019/06/11 23:07]    阅读次数:[309]    发表者:[起缘]
 

  黄仁宇先生是我仰慕的一位伟大的启蒙学者。

  二十多年前,当懵懵懂懂的我初次接触朋友推荐的《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时,只是以读名人传记的兴趣来阅读,万历皇帝,首辅张居正,申时行,古怪的模范官僚海瑞,孤独的将领戚继光,自将冲突的哲学家李贽,我为他们所处的时代悲哀,为他们的命运扼腕。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本《万历十五年》,意在说明十六世纪中国社会的传统的历史背景,也就是尚未与世界潮流冲突时的侧面形态。有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大失败,就可以保证冲突既开,恢复故态绝无可能,因之而给中国留下了一个翻天覆地,彻底创造历史的机缘。”(中文版《自序》)

  转眼之间二十多年过去了,目睹着改革开放的大踏步走向成熟,国民经济空前的飞跃发展,再读《万历十五年》由衷叹服黄仁宇先生的大视野,大综合。这里我就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谈谈我个人纯属主观的一些想法。

  近代中国的落后不是文化特质的落后,近代中国的落后是管理的落后,政府的无能。

  中国的伟大在于中国文化的伟大,中国文化的伟大在于中国文化深入到生命科学的核心,因核心价值而具备了旺盛生命力。

  中国文化从来没有迷失人的核心机能,所以对生命有深刻清醒的认识。

  人是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并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个人的自由和发展只有依靠整体的共同奋斗并在共同奋斗中实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人。必须依靠人民的伟大实践运动和创新精神。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的经典早已构建起严谨的道德修炼体系。

  道德实践始终是能动的,突破的,创造的力量。只有在健全的经济和法制环境下道德实践才能成为普遍性的有效努力。

  “《万历15年》指出道德非万能,不能代替技术,尤不可代替法律,但是从没有说道德可以全部不要,只是说道德的观点应当远大,凡能先用法律及技术解决的问题,不要先就扯上了一个道德问题。道德是一切意义的根源,不能分割,也不便妥协,如果道德上的争执持久不能解决,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远,则迟早必导致战争。”

  历史在自我否定中前进,人的精神也在自我反省中成长。

  “孔子说:‘观过,斯知仁矣。'孟子说:‘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也都是不待外间逼迫,自己承认过失。有这种认错的精神,也就表示人类有向善的趋向。这中外共通之点,我觉得今日很可以做广义道德观念的基础,也可以做世界历史的中心思想。”

  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

  “假使我们把中西历史都推后三五百年,才可以看到,因为世界工商业技术的进步,所有国家都要从以前闭关自守的形式,将社会生活方法做彻底的改造,以期适应新的世界金融经济,中外无可避免。”

  真理是对必然的认识,自由是对必然的遵行。

  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充分体现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执政党的自律和完善。

  继绝世,举废国,柔远人,来百工。

  谁能重整乾坤,唯我共产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