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留守天空不下雨
 
 
修改时间:[2019/06/07 02:04]    阅读次数:[432]    发表者:[起缘]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被留在乡下,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人们给这群孩子起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

  ——范相英

  “留守儿童”已经不是一个很新的词了,我不知道是谁创造了这个让人感觉虐心的词,每一次听到这个词我就想到了一群可怜的孩子每天期盼着父母的归来。我在想造成留守儿童的不断增加,是生活的无奈还是父母的狠心自私?

  我是一个从小在农村长大的90后,也不算是留守儿童,至少我的母亲一直陪伴在我们兄弟姐妹身边,可以说是在我们村子里我们这一代人中几乎没有没有留守儿童这个东西,我们虽然过得清苦却是从来不会有那种孤单的滋味,留守儿童,我也忘记什么时候开始在我身边出现的,但我的那群侄子侄女却是沦为其中之一。

  每次回去看到这群孩子都有一种同情他们的感觉,也开始暗暗地庆幸我们一家一直在一起。小时候,农忙之后比较空闲的夜晚,我们总是喜欢让母亲讲她们那个时代的事情,让她给我们讲故事,偶尔和父亲在一起父亲也会把我抱在怀里讲起那些至今还记得的小故事。每次回去都会出现这样一个场景。

  侄子(侄女)拉着我的手仰着他的小脑袋看着我讲:“叔,讲故事!”

  摸着他的头说:“有空再跟你讲!”

  侄子(侄女)说:“你要干什么?我帮你,快点!”

  我就会找个凳子坐下抱起其中一个孩子说:“先跟你们说一个,听完就在这里坐着,等我把事干完,然后就跟你们讲。”

  于是他们一个个就找位置坐下听我讲故事,听完纠缠了一下就乖乖地坐在那里等我把事干完。

  其实我知道并不是我的故事有多么的吸引人,甚至有一些他们听了也一知半解,甚至我跟他们讲易经、经济学他们都会愿意去听。所以不是我的故事很好听,而是他们缺少一个愿意给他们讲故事的人而已。

  图片

  “三岁啼,六岁顽,十岁对书哑无言。”这是来自散文吧一位文友笔下的一句话,感觉恰好形容了现在一部分留守儿童,我姑父是家里学校的校长,有一次回去跟他闲聊,关于回忆,关于现状,关于现状,不知道怎么扯到谈现在那群孩子的学*成绩问题。当他说到现在的孩子一个班只有那么几个人考试会及格,还有人分数是个位数的。我深深的震惊了。

  前段时间听说我大堂哥的的儿子才四五年级就辍学了,有种心酸的感觉,我并不是想说什么“只有读书才有出路”,我认为,在学校读书是一种学*,学*是我们这一生任何时刻都需要的的,在一个还是儿童的年纪,我实在想不到有什么地方比学*跟适合学*,在学校学的不只是书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一种考虑问题的思维,学*一种态度。

  之后,又听说堂哥把他接到身边,然后他亲自来教育,之后的事我也不太清楚了,好像听说把侄子说服又将要回到学校了。

  我知道相濡以沫还是相望于江湖,这是孩子的父母们内心的纠结,没有什么错与对。那种在睡梦醒来下意识的叫妈妈然后想起她已经远走的失落,每次离别时各自含泪的凄婉,只是他们最后还是选择了相忘于江湖。或许“相濡以沫”和“相忘于江湖”这两个词用得不是很贴切,但我实在想不出什么好词语了。

  这段时间看了很多关于留守儿童的新闻,每一则都让我感觉十分心酸。贵州的四名儿童,四兄妹留下一纸遗书就服食农药自杀身亡。安徽12岁少年亲吻爷爷后自缢,留下遗书说想念外出打工的父母。还有留守女童遭受性侵害的案件屡有曝光。

  有人讲,有头发谁想做癞痢。的确,为了生活的无奈,我们都想拥有先苦后甜的结果,为了生活,孩子没有选择的权利,父母却只能选择不停的奔波。只是他们都是孩子,童年是人一生中都值得回忆的时光,难道他们生出来就比城市的孩子差吗?他们缺少父母的宠溺,但至少不要让他感觉缺乏爱的关怀,不要让孩子孩子们的童年缺乏爱的甘露,不要孩子的童年变得不堪回忆,不要让孩子只有童年。

   2015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