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文章内容
琼浆玉液润心田——读书信有感
 
 
修改时间:[2019/02/13 14:07]    阅读次数:[405]    发表者:[起缘]
 

  书信如果有一天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掉,那真是一件“损失莫大焉”的令人遗憾的事情。相比满天乱飞稍纵即逝的微机短信,如果我们有机会翻阅一下古今中外的书信集,那将是一种滋润心田的阅读,一种骋目赏心的愉悦,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一种不意而至的收获……

  回想起来,我从喜欢买书开始,就陆陆续续地购买了一些书信集,如《雪鸿轩尺牍》、《毛泽东书信选》、《给儿子的信》、《曾国藩家书》、《郑燮家书》、《历代书信选》、《从文家书》、《梁实秋韩菁清情书选》、《情书荟萃》等等。

  认真追究起来,我之所以对于书信感兴趣,竟然是因为在我上小学时常常给姥爷写信引起的。因为自从父母在青岛成家后,在乡村教书的姥爷少不了常常来信询问工作生活情况,起初的回信都是父亲写的,可是当我认识了一些字之后,父亲便把写信这件事儿交给了我,因为父亲向来把能否写好信,看作是对我语文学*成果的检验,那时节如果能够写信,就好像学问派上了大用场。于是从那时起我便开始战战兢兢地给姥爷写信,之所以战战兢兢,是生怕哪句话说的不对,哪个字写错了会挨父亲的批评。于是在我感到亟需提高写信水平的情况之下,我开始留意关于书信的书籍。

  第一次买到的关于书信的书籍是上下两册的《雪鸿轩尺牍》(大达图书供应社1924年3月再版),那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初期,在一个山脚下的礼拜集上买的。其实这并不是一本真实书信的汇集,而是为教人写信而编写的册子,内容非常之全,有自叙类、议论类、问询类、辞别类、请托类、感谢类、赞美类、规劝类等等。记得那时上学时功课并不是很多,所以闲来无事便可以随便翻翻,只不过这些书信的字句是文白夹杂,看起来似懂非懂,如“再奉华翰,雒诵回旋,使弟无以自安。弟与足下总角论交,他乡重聚,情深意笃,金石同坚。”“至渔阳数日,而不能作盘山之游。近莲幕数程,而不能与李心人作片刻之叙。无怪山灵之笑我碌碌也。”“别十余年,不得一晤。中间消息,又复茫然。沈约梦中不识路,今更无梦之可寻。惟对屋梁落月,想象颜色而已!”如此等等。也许是受了它的影响,我作文时,或者写信时,也喜欢拽几句,弄得不文不白,不今不古,尽管中学时作文受到男于老师的多次表扬,却又曾经受到语文女于老师的严厉批评。

  在我青春年少的时候,也许是情窦初开的缘故吧,我购买并阅读了不少《情书集》,从而读到了古今中外不少名人的情书,中国如徐志摩、黄庐隐、赵景深、郁达夫、许地山,外国如拜伦、狄更斯、普希金、马克思、居里夫人等等。这些书信或如清澈小溪涓涓而流,或如瀚海大河激荡澎湃,或如山林湖泊含蓄蕴籍,或如星空云河空?魃了福??谴蠖嘈吹牟??嗝啵?淝湮椅摇H欢?馄渲新逞赶壬?那槭榭伤闶且桓鲆焓??蛭?淙徽馐?a href="http://www.duwenzhang.com/huati/qingren/index1.html">情人之间的通信,讲的却多是为人处事的道理,而这正是涉世不深的我更加需要的。当我得到一册鲁迅和许广平的《两地书》后,便爱不释手,一口气浏览了一遍,而后又时时温*。特别是那些鲁迅写给许广平的书信,在叙说生活和评论事实时,处处透露着睿智和哲理,那幽默的话语也常常使我忍俊不禁。如他在1925年3月11日写给许广平的信中说:如果遇到人生的歧路“倘是墨翟先生,相信是恸哭而返的。但我不哭也不返,先在歧路头坐下,歇一会,或者睡一觉,于是选一条似乎可走的路再走,……如果遇见老虎,我就爬上树去,等它饿得走了再下来,倘它竟不走,我就自己饿死在树上,而且先用带子缚住,连死尸也决不给它吃。”表现出先生选择走“异样”道路的果决,和对于仇敌的寸步不让。6月13日夜写给许广平的信中又说:“中国青年中,很有些太‘急’的毛病,因此,就难于耐久,也容易碰钉子,吃亏而发脾气,此不佞所再三申说者也,以自己所再三实验者也。”这使我联想到鲁迅曾再三告诫青年要有韧性,要沉着应对,要打“壕堑战”等等深刻的教诲。1927年1月6日夜写给许广平的信中则说:“在广州做人,要比北京还难了。不过我是不管这些的,我被各色人物用各色名号相加,由来久矣,所以被怎么说都可以。这回去厦,这里也有各种谣言,我都不管,专用徐大总统哲学:听其自然。”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各类反动人物的蔑视、嘲讽,昭显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战斗精神。

  如今我已经年过花甲,喜欢经常翻阅的是历代贤人学者的书信,如诸葛亮、陶渊明、颜之推、郑燮、曾国藩、林则徐等等,阅读中常常像走进宝山、异珍满目,像走在山阴道上、风光无限。常常是一册在手,随意翻阅,启智逸神,收获多多。例如诸葛亮在《诫外甥书》中说:“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圣贤之道尽在,可谓千古绝唱。陶渊明在《与子俨等疏》中说:“少学琴书,偶爱闲净,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不只是读书时快乐舒畅之情跃然纸上,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实在是感染着每位读者。苏轼在《答谢民师书》中与文友探讨写作技巧时说到:“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我曾反复诵读,对我的写作教益甚大,使自己认识到文章内容与文采、技巧的辩证关系,认识到生硬、虚情为作文之大忌,认识到“绚烂之极趋于平淡”乃是写作的最高境界。还有革命先烈的书信也常常使我感动,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就义前的《与妻书》中写道:“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在狱中给兄嫂的信中则说:“弟准备牺牲,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革命先烈,为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感天地泣鬼神,这使我联想到匈牙利诗人斐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另外,我还回想到,在我初入社会、成家立业之时,有幸获得前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真是篇篇金玉良言,让我受益匪浅,甚至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且看如以下这些话语:“对哺育我们的人民表示轻蔑的人,都应当受到诅咒。”“当我得知下面这些问题:理想、生活目的、真理、美,正在使你激动的时候,我有多么高兴啊!”“确定个人志向,选好专业,这是幸福的源泉。”“什么是生活的最大乐趣?我以为,这种乐趣寓于与艺术相近的创造性劳动之中,寓于高潮的记忆之中。”“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这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首先应当成为一个人。”“要记住,书是人类数千年来智慧的结晶。伏尔泰说过,首次读一本好书,如同结交了一个新朋友。”“任何时候都不要把今天该做的事搁置到明天。”另外,我还曾得到并阅读过一本《傅雷家书》,其中对人生、事业、艺术等也都有精辟的见解,读之对提高自身修养、获取成功的人生也大有裨益。

  书信的确是人际间沟通的绝佳形式,父母与子女之间,朋友之间,恋人之间,近在一个城市之中,远在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人们都可以用书信交流思想,倾诉情感,谆谆教诲、理论是非,探讨学问,感谢帮助,要事相托等等,特别是在那些缺少通讯工具的年代,人们为能够得到一封远方的来信而苦苦等待,或者为能给亲人寄出一封信而心感慰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张籍)、“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唐•陈玉兰),都道出了其中的心曲。

  因为书信大多是在熟人之间进行的,这就少了一份客套,多了一份真挚和随意。于是在你来我往的倾心而谈中,在那些娓娓温婉的话语中,常常会迸发出思想的火花,真理的直白,深情的期冀,赤子的心声,而这一切则如琼浆、如玉液、如甘霖,汩汩地流入你或他的心中,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下一页:龙年说龙